一到夏天的傍晚,村里的小伙伴会结伴沿着水渠边的杨树,摸“知了猴”。“知了猴”刚刚从土里钻出来,都在树根,有时被草挡着,因为没有手电筒,都靠去“摸”。天没有完全黑下来,蠕动很慢的“知了猴”被眼尖的伙伴看到,就会听到欢快的叫声,“我摸了一只”。其他没有摸到的人会抢先跑到前面去占地理先机。“快来,这棵树上好多。”于是,我们呼啦一下子都围过去,顺着那棵大杨树绕圈,比谁眼尖手快。哎呀,我还以为是知了猴呢,原来是一坨树胶,太黏了。”哈哈哈哈哈……一路走,一路摸,谁也没有在意天更黑了,只能靠刚刚升起的月光探路。听着手提的小桶里“悉悉索索”的声音,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回家。水渠北边是村里的公坟场,一走到这一块,我们都会加快脚步,有慌不择路掉到干渠里的,有吓得大叫的,但手里放“知了猴”的小桶都稳稳的抱在怀里。一般,我们绕着水渠转到村西头,就能看到影影绰绰的马灯的光亮。“刚,都几点了,快回家了!”这时家人的叫声划破了夏日的夜空。被带回家的“知了猴”用盆扣着,有一晚上褪壳变知了的,有被闷死的,但都免不了一个命运,就是下油锅。油炸的知了猴”可是那时难得的美味。一个味道,一段回忆。童年有太多趣事,摸“知了猴”该是最具有时代性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dl/1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