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飞鱼能穿越到不同朝代,和苏轼、李白、王维、孟浩然、辛弃疾这些诗人做朋友,要问我最喜欢谁,我会最迷辛弃疾。辛弃疾从小生活在被金人占领的地方,但一生立志报国杀敌,他可以带两千人大战敌人,可以写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豪情万丈的诗句,他也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诗句,他可以写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样充满亲情的温馨句子,也可以写出”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满含柔情的句子。迷人不迷人。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留下了不少词作。我们今天讲的就是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从题目来看,我们知道辛弃疾有天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不知道是夜行赶路还是夜行散步,反正就是走在夜晚的乡村小路上。这条乡村小路上可以看到什么景色呢?孩子们可以联想一下。有明月清风树林鸟知了稻花山星星地形雨土地庙茅店溪水桥怎么组合成一首词?对偶押韵句式修辞都可以用上。我们跟随辛弃疾一起走在那条乡村道路上,明月高悬,洒下它明亮皎洁的光,也许是这月光太过明亮了,哦,当月光落在树梢,竟然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太妙了,太妙了,怎么做一句诗来写此景?辛弃疾心里有了:明月别枝惊鹊,好了,继续。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稻谷的香气,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这时候词人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于是又有了: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怎样的情感?与农民同呼吸的欢乐,为农民即将迎来的丰收而喜悦。他总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再看,天空中轻云漂浮,天上稀稀疏疏的几颗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其实是很熟的只不过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见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让人回味无穷。词人因此写下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dl/1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