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又是因为ldquo南北差异rdqu


“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

——五月天《如烟》

没有什么能够永恒,有些人终将离开我们,夏去秋来,而有一位“朋友”也即将远离我们,没错,就是拼命燃烧自己为我们带来“天籁”般蝉鸣的知了!

难受啊!

但是!

有一个问题就小从一直困扰着刚刚我,为什么蝉的叫声听起来明明不像“知了”,我们还要叫它“知了”呢?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像吗?

有人告诉我要去意会它,理解它,但我觉得事情一定没有这么简单,果然,真相并不是这样……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的殷海生老师告诉我们,“蝉”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种类很多,有余种!每种蝉的叫声是不同的,有些蝉的叫声听起来比较像“知了”,而有些蝉的叫声则完全与“知了”这两个音不相符合。

在上海比较常见的蝉有蚱蝉、蟪蛄、寒蝉等,蚱蝉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像“捏四它捏四它……”,也就是我们有时候会说的像上海话里的“热死啦热死啦”,是不是很形象?

而叫声听起来比较像“知了”的蝉也是一个大类,包括蟪蛄等种类,而在北方会相对多一点。

在这个夏天的最后一点时光,让我们一起怀念知了。

“知了离开的第一天,一点都不想它”

——刚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dl/83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