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伏”到“立秋”期间是知了猴破土而出的阶段现在正值知了猴大量出土的旺季。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新鲜上市的知了猴身价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每斤65元左右的价格让很多想尝鲜的市民望而却步专家提醒,过敏体质的市民需谨慎食用而过度捕捉则会影响生态链知了猴上市身价很金贵在不少亳州市民眼里,知了猴已经成为从土里钻出的“金疙瘩”,是上等的美味佳肴,因此知了猴价格一年比一年贵。在市区魏武农贸市场有四五家摊位在卖知了猴,不时吸引市民前来询价,但昂贵的价格让市民望而却步。“知了猴现在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不过今年价格偏高,市民都是问的多买的少。”一摊主告诉记者,知了猴现在收购十分不易,“65块钱一斤,我们也赚不了多少,现在这东西越来越少。”记者几经打听,来到了位于魏武大道涡河沿岸的水产市场,这里聚集了不少销售知了猴的商贩,经询问记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乡镇收购来的知了猴,有的是自己夜间抓捕的。知了猴的价格为何会这么高呢?记者询问了多名售卖知了猴的商贩,他们表示,知了猴的数量减少得很厉害,这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魏武农贸市场,摊主张涛告诉记者,他们的知了猴是从谯城区双沟镇那边收购的,他每年都会售卖知了猴,但现在知了猴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前年顶多45块钱一斤,去年50块钱左右,今年这不又涨了。”张涛说。同样每年夏天都会售卖知了猴的刘小军告诉记者,现在野生的知了猴越来越少,中间商收购的成本提高了,而供货商却比以前减少了一多半,有时候想要知了猴都找不到人进货。“现在很多外省市的人也开始吃了,价格自然会跟着往上涨。”刘小军说。味美有营养但不宜多吃据了解,知了猴是金蝉的俗称,性寒、味香,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其蛋白质的优质,极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且含量约比猪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一倍,比牛肉高1.5到1.6倍。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赵太云提醒市民,虽然知了猴营养价值高,但不能多吃。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食用1—20个,便可满足自身的蛋白质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蝉体内异型蛋白分子含量较大,易引起过敏,因此过敏性体质的人群,患有肠炎、胃炎、肝炎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都应尽量少吃。赵太云还表示,冷冻的知了猴经过长时间封闭低温储存,营养成分肯定不如鲜活的知了猴,所以市民要尽量吃“活猴”。蝉的种类很多,其中一些是有毒的,如红蝉(俗名红娘子),要谨防中毒。夏季气温高,知了猴容易腐败变质,过夜的知了猴不可继续食用,以免食物中毒。在亳州知了猴最普遍的食用方式除了“油炸知了猴”、“油煸知了猴”、“干煸知了猴”外,还有“香酥金蝉”、“椒盐金蝉”等等。据了解,知了猴的上市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从6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立秋结束,立秋后雨水减少,知了猴也就越来越少。过度捕捉知了猴影响生态知了猴是一种什么生物?市民通过捕捉知了猴会不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谯城区农委高级农艺师姚道忠。姚道忠告诉记者,市民说的知了猴是蝉的幼虫,长期大量的抓捕对生态链是有影响的,蝉的食物以及以蝉为食物的生物中间就会断接。不过蝉的繁殖速度特别快,而且繁殖的数量也很大,目前不知道抓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在短期内还不清楚这种抓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对于蝉的营养价值,姚道忠表示,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体内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与常规的鸡鸭鹅差别比较大,脂肪含量低。“蝉被人们看成是美味佳肴,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营养价值高,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的猎奇心理。”姚道忠说。对于知了猴的数量正在年趋减少的问题,姚道忠表示,知了猴数量减少,主要是人们的过度捕捉。“知了猴一般生长在树林里,算是很常见的,对人们来说捕捉起来难度也不大。”姚道忠告诉记者,以前知了猴的数量比较多,爱吃的人也少,所以它并不算稀罕。现在知了猴逐渐走上餐桌成为人们口中的菜肴,很多市民也都愿意自己去抓一些。另外,除了人为的捕捉,果园里和树林里喷洒的农药和杀虫剂,也对知了猴的存活产生了影响。(记者王红燕李旋)来源「亳州晚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gs/1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