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117/8598820.html?与你分享江山资讯
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江山
我们一路与你同行
小时候
抓住知了就像抓住了整个夏天
树林浓荫深处便是知了的世界
那此起彼伏“知了、知了”的鸣叫
是盛夏独有的音乐
寻找
最江山
的美食第三季
第6期
知了肉
要吃知了肉首先要抓知了
抓知了就要有工具
知了
学名“蝉”。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它们有像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影响树木生长,有些幼树会因此而死亡。
那时候抓知了的网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现在某宝和小商品市场都有卖做好的)
要找一根铁丝、一个塑料袋
一根足够长的杆子
如果没有长的,就把两根接起来
总之,这个杆子越长越好
四都镇村民郑先生那时候的塑料袋也有讲究,基本都是平口的。多数人的记忆里比如我都是用过年包年货(桂圆干、荔枝干、蜜枣)的袋子做网,结实不容易破。在二三十年前,这种袋子算是抓知了的标配。
接下来开始制作
把铁丝弯成碗口大的一个圈
两头都留出一截绑在一起
把塑料袋口的边沿翻卷在铁圈上
再用针线像缝衣服那样把铁丝和塑料袋口沿缝起来
这样一个网就初步做好了
然后再把这个网的铁丝柄和杆子接起来
一定要接紧,不然会影响以后的使用
郑先生中午的时候,大人们都在家睡觉、休息。小孩子们无论太阳多么毒辣,邀上几个伙伴,一人扛一根知了网就出发了。
马路上、巷道里、田野中
哪里有树,哪里就有孩子们的身影
一边走、一边听、一边抬头望
有知了的叫声传来,马上停住脚步
目光在枝叶间仔细搜寻
一旦发现“目标”,就压住内心的激动
手持着杆子,慢慢往上伸
(用小商品市场买的粘知了工具在抓知了
杆子可伸缩)
就在离知了十几厘米的时候
迅速的把网扣上去
受惊的知了展翅一飞刚好落入网中
塑料袋也因为知了的进入而垂了下来
口刚好被压住,知了也逃不掉了
为了防止知了逃跑
我们往往会撕掉它的一半翅膀
然后装在一个备用的塑料袋里
不用一个小时
准能抓到50只甚至上百只的知了
这时候拿回家将知了去头去尾
菜籽油入锅加上蒜及各类调味料煸炒到位
肉质粒粒饱满,甜味幽香四溢
用牙剔除外壳即能感受到嫩黏劲道
(去头去尾的知了肉,未清洗状态)
(煮熟的知了肉)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
江山人最常见的做法
还是红烧知了
↓↓↓
配料:生姜、大蒜、葱、辣椒等,油、料酒、食盐、酱油等调料
1.把新鲜的知了掐头去尾,清洗干净,放到盐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
2.捞出沥干水分,生姜和大蒜切片入油锅煸香,放入知了翻炒。
3.炒至外壳酥脆,加入料酒和酱油少许,还有辣椒,焖至入味。
4.待汤汁快干时,加入葱、盐,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对于现在30岁
oh,不,甚至是上到60岁的人来说
关于吃知了肉的时光
是永久停留在鲜活记忆里的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
烤知了也是相当美味
郑先生眼看着火苗把整个知了烤得黑乎乎一团,一阵阵刺鼻的焦糊味不断传到鼻孔,像是头发烧着的味道,很难把这种怪异的味道与传说中知了的美味联系起来。
在那些个嘴馋的日子里
知了肉的美味开始充斥着寂寞的夏天
近几年
因为营养丰富
知了又重新进入江山人的视野
并且随着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知了的价格也愈来愈高
(黄水福摄于四都镇)
有村民告诉我们
不剔除任何部位的情况下
知了的收购价达每斤60元
精加工后售价自然也不低
所以每年夏季捉知了的农民
能挣千儿八百块
一直以来捡知了壳也是村民们闲暇之余
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途径
尤其是四都镇、上余镇一带
因为知了褪下来的壳是一种“名贵药材”
收购价可达元/斤
知了壳“蝉壳”表面黄棕色
半透明,有光泽
脊背两旁具有小翅2对
体轻、中空、易碎
知了壳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功效
知了壳还可以用来煲汤
治疗小儿肺气不利
江山某药店店主蝉壳的售价是元一斤,进价元左右。现在知了量越来越少,导致壳的产量降低,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胃的饱足浓缩为情结
知了肉就是不发一言往心里填着松软的土
借助生活鲜明的艳光把自己摊平的线
每年暑假都会到来
知了的叫声也会按时响起
但属于我们的那个有趣的童年
却再也回不来了
第一期
江山豆腐乳,最是人间至味
第二期
嚓嚓响、喷喷香、脆脆酥!咬一口便是故乡
第三期
对不起,江山刀削面不接受批评!
第四期
江山干粉,好咥!
第五期
看,江山人舌尖上的神奇叶子!
记者:余明明、黄水福
编辑:明明
江山新闻网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动动手指,点个“在看”吧
汇聚信息悦享生活
因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我们一路与你同行
在江山值得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gs/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