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张继平养猪往事雪绒花原创文学


中科公益爱心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养猪往事文/张继平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亲光靠种田常常难以维持生计,母亲就会张罗着搞点副业,一般少不了养猪。猪是一种比较皮实的家畜,在母亲看来算是投入少收益大的了,关键是好养,几乎是捎带脚地就养大了,卖了钱正好补贴家用。养猪的第一步就是买小猪仔。不知道当地人为什么不说买小猪,却偏要说“捉猪儿”。只要一提“捉猪儿”,大家就都明白是要买小猪仔了。当地还有句俗语叫“捉猪儿,看母儿”,这里头有朴素的遗传学原理,好的母猪会遗传给小猪好的基因,大凡母猪好,小猪就好,选个好品种的小猪仔才能保证它日后出栏时能长得大,卖的钱多。为了把握起见,人们都从村里某一家养猪的好把式那里买小猪仔。好的母猪生的小猪仔常在出生前就被订购了。而且人们总认为街头那些外地的卖小猪仔的就不那么牢靠了。母亲挑小猪仔有她自己的标准:耳朵要大,最好耷拉下来;眼睛要小,最好眯缝着,懒得睁开;嘴巴要短,上面有几圈皱纹;腿脚要高壮,身条要长。这是母亲心目中最优秀的猪仔形象,憨厚实在好养活。倘若那猪有两只小尖耳朵,一双贼兮兮的眼睛,眼白还大,嘴巴又长,一副尖嘴猴腮的薄命相,母亲是绝不会满意的。要是钱凑手,母亲一定会一次捉两只小猪仔。母亲说,两只小猪仔才会抢着吃,相伴着快点长大,仿佛是一次劳累就有两份收获。两只小猪捉回来,放到老猪圈里,从此与我们一家朝夕相处。母亲用菜、细米糠和玉米面掺和起来煮一大锅猪食,烟熏火燎,热气蒸腾,然后盛出来放在一个大瓷盆里。喂猪的时候就铲一块,用温水调成有稠有稀的一盆,倒在一个石头做成的猪食槽里。两只猪就哼哼哼地来吃。有时候还要喂它们一些生菜和玉米粒。养一段时间,猪是什么情况就渐渐看明白了。有的猪真是好养,每天乖乖地,吃了睡,睡了长。吃得又多,睡得又足,长得又快。有的猪就比较不让人省心了。它通常是挑食,不像个真正的猪那样忽嗒忽嗒吃个不抬头,却是每餐只吃点撒了玉米面的泔水。猪食往石槽里一倒,它就咬紧牙关:吱——吱——吱——喝两口泔水,然后抬头哼哼哼地看着主人,仿佛在说:“这是啥吃的啊?难吃!还有别的没?”你想啊,它稠的一口不吃,怎么长肉呢,如何卖钱呢?父亲没办法,为了引诱它吃点东西,只好给它撒在石槽里一把干玉米面。它倒好!继续咬紧牙关:吱——吱——吱——吸两口,又抬头看主人……父亲还是没办法,再撒一把面……母亲就要生气,说父亲都把猪给惯坏了,不撒面还不吃东西了。这种猪除了挑食之外,还特别能害。每天不睡觉,用它那个长嘴巴,东拱拱,西掘掘,像个精力旺盛的运动健将,把猪圈里弄得坑坑洼洼的,有时候还会拱坏圈门,跳出猪圈,弄得鸡飞狗跳,还得一家人满院子抓它。它可是一点也不笨拙,瞪着两只贼兮兮的眼睛,仿佛是若有所思,却在你靠近它的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你的腿边窜了。你好不容易抓住它了吧,还得两个大男人拽着腿在它挣命般的嚎叫声中,给扔猪圈里。对于这种猪,母亲也有办法。她给那猪唇上戴一手镯样大小的铁环子,猪终于因为怕疼而不再拱得那么凶了,却仍是不上膘。这样的猪真是特别让人生气,母亲免不了抱怨。大姨夫听见了这抱怨,煞有介事地说:“这是猪的皮紧了,要拿柳树条子狠狠抽,松松皮就好了!”母亲自然不会听他的胡言乱语,继续好好地养着那宝贝猪,寄予它厚望。毕竟一家子人都指望它买的钱呢。母亲说:“猪八戒,猪八戒,猪要养八个月才出栏呢!摊上这么个显猪儿,不知道能长几斤!”我却是怀疑那猪八戒跟八个月的关系。那时候差不多家家都养猪,还都是黑猪。街坊邻居间关于猪的话题也特别多。能吃叫猪,能睡叫猪,懒惰叫猪,愚蠢也叫猪。有一次,天都快黑了,还看见邻居大娘上井边挑水。母亲问她:“吃了没?”她一本正经地说:“穿皮鞋的是吃了,穿布鞋的还没吃呢!”母亲瞬间笑喷了。原来,大娘的意思是:猪喂过了,人还没顾得上吃饭。母亲回来给我们讲这事还是笑得止不住。还有一次,大院里的大姑家要杀猪,大姑就说自己不敢在家呆,听不得猪惨叫的声音,必须出去躲躲。姑父用他那特有的咬舌发音慢条斯理地说:“杀猪啊,你就害怕;吃猪肉啊,你就不怕了!”他把那个“啊”有意拖长一点,更显幽默意味,惹得大家一阵哄笑。家里父亲总是用舀泔水的瓢子打那吃独食的霸道猪,把瓢子给打裂了。母亲一边缝补那瓢子,一边埋怨父亲:“那么个瓢子能硬过猪头啊?”后来,旧村的房子拆迁了,我们搬到新村里。生活好些了,母亲年纪大了,就不再养猪受累了。却有一年,大哥家捉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是只白猪,品种叫“长白山”,模样是母亲最不喜欢的尖嘴猴腮样。这只猪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嚎叫,仿佛它前世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它那么热爱歌唱,长调短调,高音低音,转换自如,从早唱到晚,不知疲劳为何物。它这么唱下去,大哥可受不了了。只要它歌唱,大哥就拿出柳树条子抽它一顿,它就害怕地躲进窝里。可是过不了多久,它又开始歌唱,像个顽强不屈的斗士,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歌唱到底!有一天,它再次因为歌唱被大哥暴打。即使它逃进窝里,大哥也没饶过它。兔子急了咬人,狗急了还跳墙,这猪呢?只见它一个蹦子跳起来,直跳过矮墙,翻越到邻居院子里了!这下可坏了!人家邻居婶子有神经衰弱!大哥更生气了,立刻进到邻居院子,抓住那猪脚狠狠地从矮墙把它扔回猪圈!完了!那猪死了!只见它嘴角流血,一动不动……大哥半点不心疼,马上戴起围裙,找出把尖刀……后来又看看天色已晚,多有不便,还是明天再说吧!谁知道,第二天,天还没亮,人家就又唱上了!底气十足!这真真让人哭笑不得。母亲得知了这件事,说是猪太小了,杀了也没什么肉啊!不如她给养一段时间看看,万一情况能好点呢。大哥同意了,嫂子拿一只麻袋,一把玉米,轻易就把那“歌唱家”骗进麻袋,然后往后背上一甩,也不管它怎样嚎叫,怎样挣扎,一鼓作气,把这只猪送到我家来了。我家没有猪圈,母亲用一拴狗的链子把它拴起来,给它搭了个窝,养在院子里。这猪来了也没见它收敛多少,不仅继续歌唱还在院子里掘坑,搞得院子里满是坑。母亲也骂,可又能管什么事呢?倒是每次大哥来,那“歌唱家”都会乖乖躲进窝里,直到大哥离开,它才出来。你说它聪明不聪明?就这样凑合地养了些日子,约摸着它有斤了。一家人选了个时间结束了它顽强而执着特立独行的一生!许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姑夫没了,大姑没了,大娘没了,大姨夫没了,母亲也没了,家里再也不养猪了。可是这些养猪的往事却一直在流传,越讲越有年代感,越讲越有味道。要是他们还在世,听到我说这些,一定会补充更多生动细节,引得更多欢声笑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ly/10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