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消息,《我不是潘金莲》将于近日上映,但坊间传出影片遭到万达影院的排挤,万达的排片量远低于其他院线。导演冯小刚在当天中午在微博发公开信,称《我不是潘金莲》遭到万达封杀,称万达将垄断中国电影(9.0,-0.0,-0.1%)也,还“祝”万达垄断大业早成。
对此,王思聪不吐不快,霸气回应道:“冯大导演,麻烦你说话别那么阴阳怪气的,听着恶心。本来两家私企的恩怨应该是两家公司的事情,怎就因为你是大导演就能煽动网络群众和舆论来喷我们了?”并强调,如果影片质量高的话,万达自然会提高排片量,言外之意令人遐想。
本以为该事件会在王思聪回应后终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冯小刚导演马上回应,称:“由于您的不悦,导致您不看好这部电影,又导致了万达对《我不是潘金莲》的低排片。”同时还表示,欣赏王思聪的坦率,不得不令大众感到是一场好戏,究竟该事件走向如何,请持续
截至11月13日,年中国内地总票房突破00亿大关,用时10个月零13天,仅比去年破00亿快了19天。在的黄金时代后,中国电影市场迅速进入了冷静期,不但全年六百亿梦碎,能否突破年的全年0.69亿总成绩,也成为一大悬念。
目前出现5个票房负增长月
离年0亿总票房尚有距离
年1月3日,中国电影票房首次过00亿元大关,相较01年同期增长7.%。年全年总票房0.69亿,同比增长8.7%。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转眼进入年,春节档的《美人鱼》又创下近3亿的票房辉煌,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年全年亿的美好愿景。
然而此后形势急转直下,月第一次出现票房负增长。年目前已出现5个票房负增长月,月、5月、7月、9月、10月的月度票房较去年同期,跌幅分别为6%、1.3%、18%、33.%和18.8%。
直至年11月13日,内地总票房才突破00亿大关,只比去年提前了19天。年的11月、1月票房分别为6.6亿和.15亿,参考去年的成绩,今年亿梦碎,亿无望,能否超越年总票房也成为一个悬念。
国产片《美人鱼》近3亿票房领跑
《动物城》《魔兽》《美队3》紧随其后
年目前单片成绩最好的是春节档喜剧片《美人鱼》,近3亿的票房总成绩也创下华语影史单片票房纪录,第二名则是年暑期档的《捉妖记》。
目前年票房榜第二名是迪士尼口碑之作《疯狂动物城》,斩获15.3亿,成绩不到《美人鱼》的一半。目前年度票房榜上第二至第四位都是进口片,成绩也非常接近,《魔兽》和《美国队长3》分别拿下1.7亿、1.5亿票房。
目前票房过十亿的影片有9部,还包括《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功夫熊猫3》,春节档、国庆档、暑期档各有票房大片产出。比起年8部影片过10亿的成绩,今年有微弱进步。
11月有李安、冯小刚新作上映,外加多部进口大片混战;1月则有张艺谋全明星阵容《长城》登场,电影市场能否在最后两个月翻身创造奇迹,再次刷新全年票房新纪录,值得期待。
冯小刚《潘金莲》刚拍就净赚亿,预计票房保守将达6亿
9月1日晚,冯小刚喜剧0年电影展映在北京耀莱影城五棵松店落幕,冯小刚亮相和观众互动。谈及对于新片《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期待,冯小刚称过去很多年一直为票房努力打工,但这部电影是自己想表达的,“别成为‘钱串子’,迷失在钱里面。钱是好的,但当你有了一些影响,有了条件和资源,最终还是要用在创作上。目前我的心态是,如果市场不需要我了,我随时可以退休,我已经觉得知足了。”
尽管冯小刚说拍电影不仅仅是为了钱,但作为一个喜剧商业电影导演,不
电影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直言,票房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好作品:“即使是烂片,也包括有卖点的烂片和全无卖点的烂片,我们现在连有卖点的烂片都很少。那种单纯娱乐,甚至是一种杂耍式的吸引,大概已经过去了。对于观众来说,除了盲目的娱乐需求之外,可能也开始有了某种选择的意识。”
不过,对于电影市场的低迷态势,戴锦华打了一个比方:“饿死不是件好事,撑死或者噎死也不是件好事。此前市场的增容状态是在整个电影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并且是被影院的扩张所牵引,而非电影制作机构的成长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不再疯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处在资本过剩的状态,戴锦华认为适度萎缩不是问题:“适度的萎缩有益于健康生产和市场格局的形成,中国电影市场相对于整个世界的电影来说,即使有所萎缩,仍然拥有相当充裕的资金。只是希望这些资本在更有效管理之下,能够不要抱着短时间谋取暴利的不切实际的想象来介入或者来支配电影市场。”
消费者市场出现分层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今年的低迷是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一个必经阶段,市场自然需要有调整和回落周期。一位上影公司高层管理者对第一财经表示,增速放缓是市场趋于理性的表现,无需大惊小怪:“从今年的观影人次来看,还在继续增长,并不是说观众在流失。投资人有热情,技术工业也在不断发展,一年三百多部国产电影,观众一直是有选择的。”资深电影人,时代今典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向第一财经分析:“观众在提高他们的观赏水平,左右制片方对影片质量负责,而不是对资本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在票房低迷的背景下,仍有一些电影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为主旋律电影去除脸谱化、口号式的创作模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突破十亿的票房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口碑。10月末上映的话剧改编电影《驴得水》出乎意料地在社交网络刷屏,作为一部国产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没有知名导演,没有明星参演,票房累计达到1.亿,超过了同档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但丁密码》。吴鹤沪认为这是一部精益求精的创作:“它的台词和剧本在舞台上打磨了好几年了,把效果最好的部分集中成一个电影剧本,观众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能得到反思。人们看到这种有些思考的作品,就会把这种感受传递出去,票房也就上来了。”
“现在观众不会看因为这部电影制作花了多少钱去看。”吴鹤沪补充道,观众对美国大片的审美也愈发苛刻,不像一开始照单全收,现在也会挑挑拣拣,看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成天蜘蛛侠13,变形金刚13也就没有意思了。观众看电影获得娱乐的同时,还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今年,《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长江图》等一批文艺片被更多观众所
今年,《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长江图》等一批文艺片浮出水面
分众化创作、发行和经营
10月15日,长春电影节闭幕当天,全国艺术电影联盟宣告成立,在全国50个城市选定了个影厅作为首批放映厅。11月8号,联盟公布了家艺术影厅布局和“光阴的故事”等八大展映主题。北京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等七家影院,上海百丽宫协信广场店等六家影院参与加盟。值得一提的是,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诞生在电影市场的寒冬,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以往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不再一呼百应,精品化的创作,分众化的营销发行将会是未来发展方向。
多年前,吴鹤沪在联合院线就职时也曾发展过艺术院线,在片源和观影人次没有办法保证的情况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一些艺术电影的点映和展映偶尔在院线内亮相,北京、上海举办的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环节也为艺术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放映平台,发现并培育出一批艺术电影的忠实观众。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认为,市场呼唤出现艺术电影全国化、常态化的放映渠道,进行分线发行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中国电影要持续下去,市场一定会逐渐的分层,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上,任何一种小众都不可小觑。”从这个角度来看,戴锦华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并非供大于求:“健全的市场一定是分众的,同一类型影片不可能满足所有的观众,不同的文化需求、艺术需求的观众都是市场,很多的不同类型的观众并没有这个市场充分的考量。现在这样的生产规模并不算是过度,只是生产的盲目性才造成了这种所谓产品过剩的局面。如果它能够更加理性,更加有序,更清楚地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产品、作为商品,同时作为文化产品和艺术四个属性的组合,我们就能够期待更好的作品,期待我们的市场开始稳定并且扩大。”
在她看来,如果影院能够满足观众不同需求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在上影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设想中,未来影院将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走向“沉浸、社交、互动、定制”的发展趋势:“沉浸式观影,三面银幕,包括IMAX,都涉及到未来电影语言的改编,这都不是我们随便在网络上去能感受到的属于电影的独特魅力。社交式观影,在手机上看网剧也好,网络大电影也好,不能完全代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仪式感。今后也会增加更多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和互动式的探索。从第一代影城的单厅影院,到第二代影城的多厅影院,第三代影城有人说场景消费,有人说娱乐消费,有人说电影主题城的消费,不一而足,大家都在摸索中。”
延伸阅读
国产片票房第一名是《美人鱼》,总票房:33.90亿。
第二名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总票房:1亿。
第三名是《湄公河行动》,总票房累计11.80亿,还在公映中。
进口片方面,第一名是《疯狂动物城》,总票房:15.30亿
第二名是《魔兽》,该片在北美票房惨败,仅收万,但在中国却狂收:1.71亿。
第二名是《美国队长3》,总票房:1.5亿。
其他影片票房如下:
加之1月份有《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摆渡人》《铁道飞虎》以及11月份还有冯小刚等导演的热门电影,年度总票房站上50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想突破亿,难度较大。但总体而言,中国电影市场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上周票房,《奇异博士》拔得头筹,上映11天累计票房5.85亿;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周仅收万,上映三天排片占比暴跌超过10%以上,不管是内地市场还是北美市场的表现都差强人意,上映天累计万,伴随着其他新片的陆续上映,该片总票房难有作为。
(本文来源:电影日报)
我愿意以我全部的科技换取跟苏格拉底待一个下午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重构思维方式,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8300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sc/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