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63432.html那时的夏天燥热中有凉风吹过,那时的树木绿荫遮径,那时的蝉唱响整个村落……过了摘荷花的初夏,就到了蝉叫整天的酷暑。一般是在下午,和哥哥姐姐还有隔壁左右的小伙伴们一起,每人拿一根长竹竿去村里捕蝉,在浠水的方言中,蝉也叫山炸子。捉山炸子的竹竿顶端插着一个用铁丝扭成的圆圈,外面再套上一个小尼龙袋。我隐隐约约地记得有些小伙伴用的是食品包装袋,那时候零食很少很少,大小不一定合适,袋口大的用铁丝扭紧就行。我们循着蝉鸣来到一棵棵大树下,有的是柳树,有的是樟树,有的是枫树,每棵树上都传来蝉的叫声。但抬头一望,有的蝉位置很高,小孩子够不着,有的蝉在树的另一边,而另一边往往是靠近水塘或不方便下脚的那一面,也不容易去捕捉。只有那些在贴在与我们面对面的枝桠上、且在竹竿可触及范围之内的蝉,才是我们的目标。长长的竹竿慢慢地地探上树的枝干,轻轻地停在蝉的身后,找准最佳位置,把零食袋口往蝉身上狠狠地一扑,随着蝉的鸣叫及翅膀抖动的混合声音从小袋子里传来,“捉住了,捉住了”我们在下面高兴地叫喊着。请蝉入“瓮”不难,把要它“押”下来却是有学问的。小袋子的口没办法闭上,如果袋口向上,在你把竹竿慢慢往下移的过程中,蝉多数会飞走,留下急切的由强到弱的鸣叫,似乎在嘲笑你的笨拙。刚开始每个人都会有失手的经历,然后大孩子会教你怎样把捕到的蝉顺利拿到手。“树枝上的蝉发现有东西靠近,会飞起来,正好钻进小袋子的里面。这时候,要把袋口朝下,慢慢地收竿。”哥哥一边教着我捕蝉的诀窍一边现场演示。“让我来捉。”我话没说完,就伸手去捉哥哥捕到的蝉。别的虫子我害怕,但蝉不咬人,我敢捏着它们的双翅,任它叫唤。人家说到嘴的鸭子也会飞,这句话还真不假。当我伸手去捉的时候,因为没有守住袋口,知了就嗡的一声从我手边飞走了。这下不用哥哥教我,后面我自己捕蝉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先把袋口守好。捉住的蝉怎么玩呢?村里的小孩子都是用一根细细的线系着它的一条小腿,线捏在手里,它想飞也飞不远,结果是,它那细小的腿断了。大一点孩子就反复玩弄它的翅膀,最后你往空中一扔,想让它飞起来,它因为翅膀都快没了,只能是扑棱两下落下来。鸡和狗最喜欢吃知了,只要它一落地,它们就会过来,知了眨眼就现实得无影无踪。那时候这些昆虫就是小孩子的玩具,不知道要保护它们。前两天我一岁四个月的小侄孙女,看见哥哥捉了一只蝉,轻轻地拉着两个小翅膀给她看,她说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飞”。见她这样说,不管是她想看见虫子飞,还是想让虫子自由,哥哥就让它飞走了。除了用小袋子捕蝉,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捉知了——用蜘蛛丝来粘。还是竹竿上那个铁丝圈,当然也可以是竹篾做的小圈圈。在找到的蜘蛛网上缠一缠,缠完一个再去缠下一个蜘蛛网,直到圈圈里面的蜘蛛丝比较密集。这种方法直来直去,没那么多技巧。成功与否,就看你找的蜘蛛网够不够大、够不够新鲜。哥哥说,那种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蜘蛛网最好,这种网没有灰尘,粘性好。竹竿仍然慢慢上去,轻轻找准位置,一扑,就行了。知了肯定是要挣扎的,你的“网”好,它就跑不掉!所以这种方法捕蝉几率都不高。这种方法我没有使用过,只依稀记得哥哥姐姐找蜘蛛网,我在一旁当跟屁虫。他们找好了一个网,就让我来缠。据说,还有一种失传已久的捕蝉秘诀。我没见过,但哥哥会。在牛尾巴上拔下一根毛,应该有一尺长吧。较硬的那一头系在竹竿上,柔软的那一头打一个活结。哥哥说,要那种视力特别特别好的才行。用竹竿挑着牛毛做的活结,轻轻地套进蝉的头部,蝉受惊飞起,活结就套住了它。它越用劲活结就越紧,它就只能束手就擒。“用牛毛捉知了,一根毛也只能用一次两次,你不能老去拔牛毛吧?”哥哥见我说这个方法好玩,就接着说,“关键要视力好啊!”今天晚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走回蔡湾。村里空无一人,如果是其他季节,绝对会非常的静谧。但在这盛夏,在这荒无人烟的小村子,成千上万只蝉不停歇的鸣叫,真让人受不了啊!后记:小时候有些事记得不大清楚,就会向哥哥姐姐求证。说到用牛毛捉知了,爸爸说他小时候,用牛毛把蚱蜢系好,然后在空中甩一甩,就能吸引蜻蜓来吃它,他们就能捉蜻蜓玩了。这真是,蜻蜓捕蚱蜢,小孩子在后!蔓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sc/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