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从久违的蜘蛛网想起儿时的金胡虫蜻蜓和蝉


北京什么医院扁平疣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314/8744649.html

从久违的蜘蛛网想起儿时的金胡虫、蜻蜓和蝉

陈建国/文

前不久,我回浦东看望老父母,从后门进家要从宅基地里穿过去,一张大大的蜘蛛网两头牢牢地固定在植物上,吸引了我的眼球,着实让我喜出望外,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唯恐失去它。

在我眼里,蜘蛛网是我童年辰光的小伙伴,记忆中的老朋友,遇见老朋友怎能不开心!

我和蜘蛛网的情缘即刻从脑海里浮现出来:用一根长长的芦苇,将头部细的部分,弯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将蜘蛛网,一圈一圈地绕到三角形上,一般要卷三到四只蜘蛛网,才能达到一定的粘度。然后顶着烈日在树上、玉米地里、丝瓜棚边,到处跑着找知了、粘知了、粘蜻蜓、粘金胡虫(金龟子)……玩得真是开心。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的我们虽然清苦一点,但童心的释放无忧无虑没有压力。记忆中的蜻蜓,有多种多样:小时候有一种翅膀颜色黑黝黝的小蜻蜓,我们小伙伴叫它牛粪蜻蜓,一般在玉米田周围一群群地出现,传说它们是从牛粪中孵化出来或者喜欢吃牛粪,现在感觉有点像,因为现在郊区那里没有牛的影子了,这种小蜻蜓多少年没见到了。现在能看到另一种红颜色的小蜻蜓,也是一群群地一般在离河不远的地方出现,依我的感觉小红蜻蜓出现,一般天气比较闷热,往往是要下雨了。还有一种大蜻蜓非常漂亮,小时候不常见,现在更难见,蜻蜓翅膀、头部、尾部好像都是用最漂亮的颜色绘就,故光鲜亮丽,特别是两只大眼睛非常灵动;每当发现了它,我们小伙伴就特别欣喜,有一种非要逮到它的冲动;一旦发现目标,如果伸手能够到它,一般都用手去捉拿;人在蜻蜓的背后基本成一条直线,不会被它两只大眼睛发现;猫着步慢慢靠近,在拇指和食指离蜻蜓尾巴十公分处,迅速精准拿捏,这样捉住的概率还是蛮高的。这个大蜻蜓度转身一口咬到你手指上,这是它的自卫本能,它的牙齿是四合形,刺痛的感觉一激灵,手上经常留有它的齿痕;为了得到它,这点痛我们小伙伴都不当回事。遗憾的是这种非常漂亮的蜻蜓难觅其踪,可能跟河流水质有关系,身姿纤体的小蜻蜓,一定是从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才能孵化生长。捉到了蜻蜓。我们把它的翅膀折掉一点,任它在房子里短距离飞着玩;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在帐子里,心里想也许能吃掉钻进蚊帐里的蚊子,想着想着很快进入梦乡。长大了,看到蜻蜓更多的是喜悦和保护,再也不会轻易地捉拿或伤害它,蜻蜓和蜘蛛一样都是有益的昆虫,它们以轻盈的飞姿清除蚊子、苍蝇等有害之虫,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动物链中的一员。摄影作品、画家笔下的蜻蜓一般都是大蜻蜓的身姿,“蜻蜓点水”的抢眼镜头也非它莫属。宋朝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眼里,蜻蜓就是美丽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粘到知了有一种捕获的喜悦,把它翅膀折去一半,它只能在地上慢悠悠地爬动;一旦被散养的鸡看到了,那是分分秒秒被掠夺和撕咬的猎物,就像一群狮子围猎草原上的一头水牛;哪只鸡抢到了知了,周围的伙伴会争先恐后地围过来争抢,此鸡边逃边伸长脖子,眼睛一瞪吞了下去。长大了我们知道这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现象。不过奇葩的是,不知什么时候,蝉不再仅仅是树上振翅为大伏天配音的主角了,蝉已经成为媒体追捧的网红美食;人类的贪欲创造力是那么无尽想象,树上的蝉被当作食材而大肆捕捉。生态是应该平衡的。鱼有了休渔期,今后不会出个“休蝉期”吧,见笑了。捉到金胡虫,一般直接就放飞了,看着金光熠熠的翅膀在阳光下缓缓飞翔的模样,我们的小脸带着微笑随着金胡虫一起欢乐。上海小囡捉到金胡虫,喜欢用一根细线系在金胡虫的颈脖子上,让它飞来飞去;金胡虫喜欢吃瓜,好像还有番茄,玩上几天发现,金胡虫除了飞舞漂亮,其实它的一双贝壳样的翅膀很有亮点,犹如金属表面金光铮亮,金色图案尽显富贵,怎么看都喜欢。现代化金属制造可在精致与美观上做到非常靓丽,譬如金币、豪华轿车的外形等;再看看金胡虫的外壳,让你有想不到的惊讶!人类无限的创造力来自于自然界,宇宙有更神秘的永无止境的探究源。好长时间没见到蜘蛛网,可能与环境有关。现在能遇见,更多的是感觉环境好了,小时候的情景又回来了。小时候到现在,虽说半个多世纪了,但仿佛近在咫尺。蜘蛛和人类一样繁衍,蜘蛛依旧在原始初耕,靠辛勤劳动养活自己,繁衍后代,与大自然共存。蜘蛛网还是蜘蛛网,小时候用芦苇杆粘知了的场景,或许再也不会重现,我们的下一代、二代……也不可能重操这玩意。不过一代更比一代聪明,会制造各种各样的器具,不是吗?宇航员在星空探寻人类未知的事物,这才是现代儿童的志向。蜘蛛的行为光明磊落,辛勤织网恪守职责,将落入网中蚊子、苍蝇一律擒拿噬之,疏而不漏,它犹如一面镜子,人也可以照照。蜘蛛在我美好的记忆中不会被抹去,我的老朋友——蜘蛛网也不会在我们眼里消失。喜蛛下线,给人吉祥,愿读者吉祥如意!作者简介:陈建国,出生于上海的50后,初中毕业参军,回沪后在上棉十六厂工作,后考入华师大函授班,在单位从事政工工作。退休后领孙辈,喜欢旅游、看书与思考。

点击看往期文章:

陈建国专辑子规啼春文集

点击留言

子规啼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sc/85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