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时分一个人驾车去潍坊临朐县,幽静的乡间道路上前后都不见人影,夏日煦暖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头,在柏油马路上投下细碎晃眼的光影。车胎碾过路面的细微噪声,随着夏日的热气涌入车窗,在这幽静中显得越发清晰,让人避无可避,丝丝倦意不可抑制地袭来。刚想着寻一处荫凉且便于停车的地方小憩一二,忽然前面不远处传来嘹亮的鸣声。心中略略惊怔,忽然反应过来,随即有些惊喜,是“节流”!“节流”是我们老家对一种会飞的黑色小虫的俗称,小虫的学名叫做“蝉”!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俗称,最常见的是“知了”。对于蝉,古人多有描述,南朝梁的诗人王籍,就有一首著名的《入若耶溪》,其中的一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特别切合小编刚才独驾林荫路,前后不见人的意境。蝉是一种生命周期很短的昆虫,从幼虫爬出地面,蜕皮变为成虫开始,也就是有两个月左右的寿命,然后就会在树枝上死掉,逐渐腐烂,蒙上一层细密的绿油油的粉末。有个成语叫“噤若寒蝉”,小编一直没弄明白,这“寒蝉”是不是指的是冬日死掉的蝉,而不是活着的蝉呢?小时候,每到暑假,小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一根长长的杆子,在头上再绑一截细细的枝条,然后把用小麦面粉做成面筋,抹在细枝的最前端。站在树下,举起杆子,高高仰着头,眼睛睁得溜圆,看准了树枝上趴着的蝉,用杆子从蝉的尾部朝前一捅,面筋就会粘住蝉的翅膀,这只蝉就会被从树上拉下来。蝉性情非常警惕,有一双视野很广的复眼,只要树下的人稍做移动,它就会受惊飞离原先栖息的树枝,所以捕捉起来很是麻烦。号称“随园老人”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有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述得极其形象。小编小时物质贫乏,都是将捕到的蝉用盐水淹了,等咸了之后用锅炒一炒,就是极其难得的美味了。不过,蝉的成虫硬皮太多,只有花生大小的一点点瘦肉,吃起来很不过瘾,而且口味和营养都远远不如刚爬出地面,还未蜕皮的幼虫。蝉的幼虫,学名叫“金蝉”,俗称中最广泛的叫法就是“知了猴”了。三四公分长的虫身被致密的黄褐色外皮包裹,一般在夏日雨后的傍晚或者晚上爬出地面,捡了以后用油一炸,全须全尾的就这么扔到嘴里,嘎吱声中满口浓香。北方人对“炸金蝉”的喜爱,犹如广东人喜欢猫,彼此都很难理解。前几年,国内金蝉的市场得到了挺大的发展,金蝉的养殖在许多地方大面积的铺开,而且收益也不错,有不少村子专门来进行金蝉的养殖和售卖。原先在济南的饭店和小摊上,“炸金蝉”几乎是菜单上必有的一道菜,虽然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总是水涨船高,但却丝毫没有湮灭济南人吃金蝉的热情。自从我们国家这次遇到了从所未有的困难后,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交易、运输陆生野生动物。金蝉并不在常见家禽家畜、水生野生动物和“家禽遗传资源目录”之列,因此属于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家务必要遵守国家的规定,不要违反政策的要求哦。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留言或者注明原创。专注于讲述旅行中见到的美景和美食,介绍各地风光人文,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zz/1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