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一年盛夏,窗外的知了”声声地叫着夏天“,三伏天就这么来了。我们这边80、90后的孩子们在小时候,多多少少都去抓过知了,不过,我们抓的不是知了,因为蜕变成蝉的知了是长了翅膀的,是在树上会飞会叫的,我们小孩子哪里抓得住?我们抓的,是还没有变成蝉的知了,土话叫”知了猴儿“,而这种游戏就叫“摸知了猴儿”。所谓知了猴儿,就是带着蝉衣的蝉,没有翅膀,不会飞,只能笨拙地在地面上慢慢爬。夜里,它们就偷偷从土地里爬出来,趁着月黑风高,悄悄地爬向自己选定好的大树,然后在树枝上脱衣剥茧,将外壳生生地剥去,完成蝉的一生最神圣的蜕变。太阳出来后,经过清晨露水的洗礼,它们就是完整的蝉了,从此开始了它们整个夏天不知疲惫的歌唱。那么摸知了猴儿,就是要趁着它们还没有爬到树上去的时候。这是它们最没有防备,行动最缓慢的时候,只要眼疾手快,可谓手到擒来。夏天昼长夜短,太阳往往七八点才落山,所以,要想去摸知了猴儿,晚上吃过饭去找是再合适不过了。大概在太阳刚刚坠入地平线以下的时候,天将黑不黑,孩子们就会带着手电筒和晚餐煮好的夏日必备玉米棒子,边吃边和知了猴儿一起开始了他们夏夜的娱乐活动。地点嘛,自然是首选土软树多的地方了。乡下随便一个树林甚至村边的大树底下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城里,就要特地去公园或者绿化地,在马路边的小树下是不太可能有的。如果出发时间比较早,知了猴儿还来不及从土里爬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动手挖了。那么,要挖哪里呢?大人们说,知了猴儿的窝是上小下大腹中空,所以,下手挖的洞洞一定不能太大,大抵也就是绿豆到黄豆那么大。伸一根小木棒或者小树枝进去,如果这个坑里有知了猴儿,那么挖几下就会发现洞越来越大,越挖越省劲儿,没过多久就能碰到知了猴儿那硬硬的壳子。被树枝戳到了的知了猴儿自然是吓了一跳,不过本能使它们用爪子抱住了树枝,所以如果顺利的话,直接就能把它们顺着树枝从地里抽出来。不过这种时候不多,我们挖坑,往往因为用力过猛而是洞口过大,这个时候,知了猴儿的巢穴就被完全捣毁了,仓皇失措的它们只能被迫提前从地里面爬出来,慌里慌张地奔向离它们最近的大树。我们只要眼明手快地抓住它们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出发太晚了,到了晚上九点多,知了猴儿们往往已经破土而出,正在地上匍匐前进,甚至有的已经爬上了树干。这时,我们就不用用手电筒在地上找坑挖了,直接照着树干找就可以了。不过这个就不好找了,一来是因为天黑不好看,再来是因为知了猴儿跟树皮是一个颜色,着实是不好辨认。而且它们及其怕光,只要被手电筒的光稍微扫到,就会加快脚步,拼了命地往上爬,这就更增加了抓住它们的难度。所以,摸知了猴儿还是趁它们还在地上的时候是最合适的。小孩子们逮回来的知了猴儿,有些会被嘴馋的孩子们放在油锅里炸了或者放在火上烤熟了解馋吃。味道据说香香脆脆的,满满的蛋白质。我尝过一次,实在食之无味,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从心理上就接受不了的原因,总觉得诈过的知了猴儿看上去十分诡异。当然,还有一些知了猴儿会被善良一些的孩子们,比如我这种,放在屋子里的纱窗上,等着它晚上自己褪去蝉衣,第二天便可以在纱窗上看到一只漂亮的蝉衣,还有一只帅气的蝉在屋子里飞来飞去。知了猴儿的蝉衣硬硬的,成半透明的颜色,因为刚从土里出来,还沾着些夏季潮湿的泥土,看上去也是十分的精致,只不过蝉衣很脆,稍不留神就碎了,好似一件易碎的工艺品。一般情况下,屋子里的知了猴儿也是可以正常蜕变的,只不过因为喝不到清晨的露水,这样生成的蝉是不会叫的“哑巴”。所以,孩子们往往逗弄它一会儿就腻歪了,谁也不喜欢不会叫“知了”的“知了”。最终,这只哑巴不是郁郁而终,就是被放归大自然了。只是可惜了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后来,硬化了的路面越来越多,大树土地越来越少,雾霾和酸雨越来越多,干净的露水越来愈少,所以现在的知了也越来越少了,很多00后已经体会不到摸知了猴儿的乐趣了。不过想想也是好事,毕竟蝉潜伏于地底多年,只为了一个夏天的快乐歌唱,如果连这点儿生命的权利都被熊孩子们夺走了,岂不是十分残忍?
猫儿
年7月12日
明媚潇湘小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zz/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