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徐徐的秋风撩拨着同学们期待与传统工艺对话的心,漫长的车程熬制着传统工艺所需要的耐心。年10月16日,花丝镶嵌课程秋季学期的19名学生学员以及15名中财双创视觉传达设计花丝镶嵌小分队同学在我院团委副书记何楚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参观学习。我院艺术系老师孙琳老师作为第20名花丝镶嵌学员一同前往参观。了解流程01首先学员们来到了花丝镶嵌的工作间,在这里,学员们观察了解了制作工艺的流程。师傅们构图,拉丝,倾注着自己所有的耐心和专注,将自己的心绪一丝一丝融进手中的工艺中,在这细水长流间,赋予了花丝作品以人的灵性,也让自己的心在时间的流逝中沉静了下来。作为参观者的学员们,在细致的制作中对这项流传千年的非遗工艺同样产生了敬畏感。手工艺者正在为作品构图,这是花丝镶嵌创作的第一步手工艺者正在进行“填”的步骤,将掐好的花丝填进图纸中观看展品02在了解了花丝镶嵌制作的具体工艺之后,学员们来到了花丝镶嵌博览馆,在这里,老师的讲解让花丝镶嵌的前生今世在一个个历史记载中铺陈开来,感动着学员们——这是怎样一个热爱美且智慧的中华民族,又是怎样一群坚守传统的大国工匠啊!学员们在近距离欣赏花丝镶嵌制成的饰品,姚丽娟老师在一旁耐心讲解学员们在认真观看展品展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典雅大方,富丽堂皇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学员们一路观赏,一路惊叹,惊叹于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更感叹于工匠们在这背后付出的一点一滴,心生敬佩:大抵只有执着坚守的细水长流才能换来这一件件做工精细的作品吧!来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大师的《子孙万代葫芦》。在这件作品中,王大师将声、光、电融入到作品中。葫芦上的知了栩栩如生,能煽动翅膀,还能发出声音和亮光。花丝镶嵌将传统工艺与古时的娱乐活动结合,我们仿佛看见几千年前,三五孩提斗蛐蛐的可爱场景。这就是花丝镶嵌作为非遗的重要意义,将古人与现在的我们联结,收获跨越千年的美感享受。花丝镶嵌卡克图作品,“卡克图”集景泰蓝和花丝镶嵌这两门皇家工艺之所长,融汇东西方文化,色彩夺目、造型动人。卡克图是以蓝色为主色调,在金属质的胎体上,用金属丝刻画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在图案中间充填釉料后入炉烧制,最后经鎏金打磨抛光而成。聚拢,成形,捻转,回绕,时而勾勒,点缀,再联结。这就是花丝镶嵌,这就是穿越时间带给人的震撼与感动。手工艺者倾注自己的时间将其塑造,我们享受独特的时间再度品味,在此时与彼时之间,人的感情就这样联结在一起,共享传统工艺的精致与美好。参加讲座03参观过后,左兴岩老师在展厅给同学们带来了详细又不失风趣的花丝镶嵌主题讲座,他讲解了花丝镶嵌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现代化商业模式。学员们认真听讲,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经过老师的耐心解答,花丝镶嵌的相关知识逐渐变得清晰明朗。左老师的讲座上,学员们专心听讲姚老师回答学员们的提问结束学习04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对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的最好概括,便是这十六个字。与传统对话,与历史对话,产生对花丝镶嵌的敬畏感,发现花丝镶嵌的文化美感,我们不虚此行。主编/姜雨薇李靖杨皓静责编/韩永琦莫思琴金泓宇张书浩丁言文案/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会文化部排版美工/杨皓静摄影/丹吉出品/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dl/1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