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红楼梦原著如果林黛玉是你儿子的对象,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我们在上文中说到,黛玉和贾府姐妹们的关系比较平淡,对湘云和宝钗则很是敌视,因为宝钗的包容和主动关心付出,黛玉后来才被感动,对她以姐姐相称,并且称薛姨妈为“妈”。

今天我们来看看,黛玉和长辈们的相处如何?

和邢夫人:一老一少两个冷淡人

黛玉进府当天,邢夫人带她到自己家里拜见大舅父贾赦,全程都亲热地牵着她的手,要留她吃饭,黛玉辞谢了出来,她一直站在门外,看着她坐的马车消失。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邢夫人是比较喜欢漂亮的小黛玉的,并不是敷衍贾母,把她带来走过场而已。

过了几年,第二十三回,黛玉和宝玉正在大观园里偷看禁书,突然袭人找来,告诉宝玉,大老爷病了,姐妹们都过去探望了,让宝玉也去。

宝玉匆匆忙忙地去了。

按理说,黛玉住在荣国府,和宝玉及姐妹们完全一样的待遇,舅父病了,她不是也应该去探望吗?

而且,正常来说,姐妹们去探病,本应该约上她一起,但是她们却没有约她。因为她当天是一个人去扫落花埋葬,和在那里偷看禁书的宝玉无意遇到的。

这就和上文的内容有了联系,因为她在贾府的前期,很是自傲孤僻,时常独来独往,而姐妹们因为她又夺走了贾母的宠爱,又很清高,便不是很愿意和她来往。

可是,之前姐妹们没有约她,她不知道,那这时候知道了,不是应该跟着一起过去吗?但是她没有去,宝玉走后,她一个人转到墙边,听墙对面的小戏子们,唱那些风花雪月的戏文。

结果后来,就是那些文字暧昧、情丝缱绻的戏文,更加加重了她的多愁善感,撩拨了她暗暗萌动的少女春心,让她对宝玉的感情越陷越深。

那天,去探病的姐妹,邢夫人都留下她们吃饭,特别对宝玉,又是摩挲爱抚,令贾环吃醋;又是送给他小玩意,让他带回家去玩。

而对黛玉,从进贾府那天以后,书中邢夫人和她再没有过交集。

因为邢夫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看到可爱的孩子,就会天然流露出喜欢,宝玉被父亲打了以后,她还特意给他送来水果,让人来打听病情。

如果说,她这样做只是为了讨好贾母,那么,她也应该对黛玉好才是,当初,贾母对宝玉黛玉是一样宠爱的。

但是,邢夫人却只对宝玉亲热,对同样来探病的坏坏的贾环,和木木的贾兰,却只是淡淡的,连饭都没有留他们吃,可见邢夫人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贾母不喜欢她和丈夫贾赦,她并不是很在意,不会像凤姐那样很刻意地去讨好。因为贾赦贾政两房,在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贾母喜不喜欢,对她的物质生活没有多少影响。

邢夫人只对宝玉亲热,可见她对嘴甜漂亮的宝玉是真的喜欢,她当初对黛玉的亲热也一样是真心的亲热。她对贾环贾兰不喜欢,是因为他们不够可爱。

她后来再没有对黛玉流露过喜爱之情,也从侧面说明,黛玉后来给她的印象,并不可爱。

和王夫人,一开始就很对立

01、黛玉没有听从王夫人的关照,和宝玉保持距离

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王夫人就关照她,让她和宝玉保持距离。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怎么回答的呢?

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也许,王夫人听到“听母亲常说,这位表哥虽极憨顽”,心里就很不受用了吧?

哦!原来你们母女常在背后说我儿子不好啊?我的儿子,我可以说他不好,别人要说他不好,老娘我可不高兴!

作为晚辈,一个六七岁的小屁孩,你回答一个:“是。”不就完了,偏要说那么一大堆话,最后还要来个反问句。

王夫人听了,大概更不受用了,但还是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了,就算他甜言蜜语,你也别去睬他,不要和他多说话!没人理他,他会安静些。

可是后来,黛玉把这些话全给忘了,不但和宝玉一桌吃,一床睡一起长大,

宝钗来的时候,她已经非常敌视,表现出了要独占宝玉的势头。

到了十二三岁,两个人更是一起偷看禁书言情小说,从此正式开始早恋,缠绵悱恻。

宝玉和别的女孩多呆一会,她要哭闹一场,少看了她一眼,少和她说了几句话,又要哭闹一场。

不但惹得宝玉几次要摔他的那块命根子通灵宝玉,还得时时在她面前伏低做小,不小心得罪了她,不但要赔礼道歉,还要把“好妹妹”叫上“几万声”,才能哄转过来。

02、黛玉不但不劝宝玉读书,还纵容他的任性

如果,只是谈谈恋爱,和他卿卿我我也就罢了,可是,她还袒护他多喝酒,赞成他不求上进,支持他只爱看那些于科举无益的闲书。

她不但从不劝宝玉读书,还在他因为功课不够,可能被父亲责打的时候,连忙模仿他的字迹为他写字交差,蒙混过关。

虽然在他被打得很惨,只能卧床的时候,哭着叫他改了那些顽皮淘气,但那仅仅是心疼他被打,并不是真的希望他能认真读书。

影响到儿子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女生,不管哪个朝代的男生父母,大概都不会很喜欢吧?

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心头肉、而且背负着功名责任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却被一个女孩,辖治成这个样子呢?

03、黛玉不与王夫人贴心,不会为她分忧

黛玉除了性情不招人喜欢,身体还不好,时时生病,三天两头找大夫,配药吃药,人参鹿茸,燕窝冰糖,闹得不可开交。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黛玉的答话,怎么感觉她有些不耐烦,或者是不以为意呢?

按理说,特别是按古代人的礼节来说,舅母给你新找了医生,问你疗效,不是应该感谢一下舅母的关怀吗?

至少,你回答柔和一些,长辈才会觉得这个孩子值得人疼。

黛玉这样的回答,王夫人听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呢?大概是:唉!这小蹄子,真是没心肝!我何苦白操这份心!

王夫人的贴身丫环金钏,因为和宝玉谈话没有分寸,被王夫人打了一耳光赶出府去,她不甘心,跳井死了。王夫人心里后悔,一个人坐在房里哭。

黛玉对此不闻不问,而宝钗不仅来看望,劝慰她:金钏或许只是去井边玩,不小心掉下去了,以减轻她的负罪感。还拿出自己的新衣服,送给金钏做安葬装裹。

这里先不论宝钗的三观如何,只从王夫人的角度看,肯定是觉得宝钗贴心呀。

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之后,所有女眷和大小丫头、老婆子们急得要疯,王夫人也急得泪如雨下,大家各种翻找各种想办法,闹到大半夜。

而黛玉却说累了,天黑没有多久,自己就先回去了。

在宝玉去芙蓉花林里祭奠晴雯的那个晚上,她深更半夜还躲在旁边偷看不嫌累,丢了通灵宝玉这样重要的事,她却没有体现出多少关心,早早就说累了要回去休息。

其实,黛玉早早回去另有原因,通灵宝玉丢了,她心里正暗暗高兴。

且说黛玉先自回去,想起金石的旧话来,反自喜欢,心里说道:“和尚道士的话真个信不得。果真金玉有缘,宝玉如何能把这玉丢了呢?或者因我之事,拆散他们的金玉,也未可知。”想了半天,更觉安心,把这一天的劳乏竟不理会,重新倒看起书来。

她心里这样想,表面上也对丢玉漠不关心,贾母和王夫人都把那块玉看得比命还重,黛玉这种态度,婆媳俩怎么放心把寄托着她们全部希望的宝玉交给她呢?

在王夫人发现家里已经没有人参,而凤姐得了重病必须要用,她不得不让下人去买的时候,又是宝钗告诉她,外面买的人参,基本上都掺了假,等她让哥哥去找参行的熟人,买真正的好货。

从王夫人的角度看,先不说血缘关系,一个女孩身体健康,通情达理,不但能帮自己料理家务,还能规劝儿子好好读书。

而另一个女孩,病病歪歪,性情乖张,整天弄得儿子儿女情长,不学无术,甚至疯疯傻傻。

她怎么会喜欢黛玉,选择她做儿媳妇呢?

结语: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也许不少母亲会觉得,如果黛玉是儿子的女朋友,自己不会干涉他们的交往。

只要儿子喜欢就好,让他们自己去生活,他受气不受气,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她的身体,能不能生孩子也无所谓,反正现在讲究的是活在当下,他们两个人过的开心就好。

能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回到书中,从那个时代,从王夫人的角度,也能理解她为什么不接受黛玉。

首先,在不反对近亲结婚的年代,宝钗是自己的外甥女,比黛玉要亲一层,何况宝钗比黛玉更会为人处世,自己省心。

其次,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贾府人丁已经渐渐稀少,黛玉那个病病歪歪的身子,似乎生不过珠圆玉润的宝钗。

(别说是几百年前,就是九十年代的港剧里,婆婆看准儿媳的标准也是“屁股大,一定很能生”。即使是现代,也没有几个婆婆能够接受身体病弱,可能无法生养的儿媳。)

最后,作为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当家媳妇,朝廷封授的诰命夫人,培养儿子成才,让他继承家业,光耀门楣,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肯定只能选择一个有可能对他能起到促进作用的媳妇。

也许,王夫人不见得就是恶人,她只是做了那个时代一个母亲该做的事。

但是人生变幻,世事无常,无论书里书外的人,谁又能预知明天呢?如果王夫人知道宝玉会因此而出家,可能她宁愿抛开所有俗念,也不会干涉他的婚事了。

而黛玉,虽然笔者一直在写她的种种不足,但心里对她始终是深深的怜惜,父母早亡,没有亲母的陪伴教养,是她短短的一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贾母曾经把她爱如珍宝,后来却渐渐冷淡,寄人篱下的她,那一颗幼小、孤独、脆弱的心灵,怎么能够承受那样大的落差,那样明显的人情冷暖呢?(关于贾母的不作为和无情,后面会另有文章详述)。

从作者的角度,黛玉,贾母,王夫人,是他生命里最爱,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就算他心里清楚谁是谁非,又怎么能在书中明确说出,明确指责呢?

他只能把所有细节隐藏在文字里,靠每一个读者,自己去细细发现,细细解读。

如果你是王夫人,你会怎么看待黛玉?会接受她做儿媳妇吗?

你爱读红楼吗?如果你喜欢,但没有时间阅读,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gs/104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