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知了知了哪去了


前阵子看到有朋友晒图,内容是一只蝉蜕壳的全过程,挺有意思。对于蝉,我一点也不陌生。小时候的“光辉”事迹中,就有挖幼虫、看蜕壳或抓蝉的事。一到夏天,满树“吱----”的长鸣,闹得耳朵中都有了嗡嗡声。“蝉噪林逾静”,人可就静不下来了。但这才是夏天应有的样子。夏日的蝉鸣,寒冬的腊梅,都是所在季节的显著标志。梅花静静盛开,芳香四溢。蝉也是“静静”地在树上趴窝,偶尔飞一飞,但其叫声就不安静了,恰是对安静的打破。其实不是所有的蝉都叫,只有雄蝉会鸣叫,雌的就“一言不发”。蝉的鸣叫声像铁管撞击木板的打击乐,听起来与“知了”二字很接近,因此蝉又被称作“知了”,“了”读“liǎo”(鸟)音,而非“le”。其实蝉在不同地方叫声并不相同,就像人有方言,一方水土养一方蝉呵,在老家就被叫作“炸了(纽)”,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知--了--”声了。烈日炎炎,走到外面,能听见四周都是蝉鸣,抬头看,忒大的日头,瞬间有晕眩之感。眼睛扫视一周,就是不知在哪棵树上,寻声“锁定”一棵树,也不知在哪根枝丫上。蝉应是聪明的,有树叶作掩护,还有刺眼的阳光遮挡,让人很难发现。有时是几棵树上的同时鸣叫,同时停歇,让人难以琢磨,有时是这边唱罢那边起,有时晚上也会冷不丁叫上一声。蝉的定力极好,一旦停下来,就能一直安静地待着,直到人声远去,人,自是耗不过它的,除非你不怕热。蝉应是对温度有感知的,不然也不会只在夏天出现了,但也不会发生西游记中“坐禅”比赛那样的满头大汗。蝉的一生,大概可分为蛹、幼虫、蜕壳、成虫几个时期。蝉蛹据说在地下几年时间,以吸食树木根部的汁液为生,不曾见过。数年积蓄力量后,成为幼虫。少时抓蝉,一是挖幼虫,二是抓成虫,也就是通常的蝉了。幼虫,又叫“若虫”,一般傍晚时分在门前屋后的土质地面寻找,幼虫在即将出世前,会拼命在地下挖土,破壳前会将地面挖出一个洞,这洞应是前爪的杰作。有的洞挺大,有的刚露出一点点。不论大小,都很容易“暴露”,找一根稻草或细树枝,放入洞中,那虫傻得很,一碰到稻草如同抓到了宝贝,一把抱住,也就顺势给拉出了地面,还带着泥土。只见幼虫呈土色,蜷缩在一起,没什么看头。破土而出挖到后,放到抽屉里关起来,不时打开看有没有蜕壳,但总是不见有任何动静。第二天一早再打开一看,活生生一只新蝉,由此也可以推测,蝉是在晚上蜕壳了,至少多数是。壳被“凉”在一边,故有金蝉脱壳之说,背上还裂开了一条缝。蝉的壳据称可以做药材。幼虫新蝉比幼虫体积大很多,看样子是“浓缩”在壳中的。眼睛突出,有大有小,两边大的是复眼,复眼中还有三只小的单眼,呈宝石红色,因此蝉的视力应该不差,不然也不能在密集的树枝间快速飞翔还不会撞到。翅膀很薄而透,主要是黑色,夹杂着黄色或绿色,很多地方的糕点宣称“薄如蝉翼”,就太夸张了,但凡见过真正的蝉就不会这么认为了。但这种在家里“出生”的蝉很难成活,记忆中没有放飞过一只!似乎是人为的活动拔苗助长了,它还没到时间,就给扒拉出来了,结果是翅膀不硬或是不能完全伸展,当然不能远走高飞。所以,有时早上只看到壳,蝉不见了,总能在附近找到,它只能爬一爬,好一点的能飞一小段,但不能飞得久,它被困在了地上!而且基本不会叫,是“哑蝉”…最终没几天就一命呜呼,只能扔掉,这倒成了鸡的美食…看到朋友晒图时,第一反应是,应该活不过几个晚上吧,几天后一问,甚至没过夜…金蝉脱壳不能成活也就少了玩的乐趣,只能想办法抓树上的蝉了。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地上或树上有很多壳,牢牢地抓着地或树皮,蝉的爪子呈勾状,因而壳能抓地,蝉也可以在树上攀爬。若问蝉吃什么?不是树叶,同样是树汁,这点和幼虫如出一辙,只不过位置从树根换成了树干或树枝。抓蝉不是件容易的事,徒手抓机会不大,要知道蝉的听力极好,一有人靠近都迅速停止鸣叫,何况要去抓它,还不瞬间飞了。一般要用长竹竿,顶端套一个网兜,静静靠近,一旦网住,快速挥动,以免飞走,同时收杆,到手边时迅速伸手逮住…夏天的蝉很多,有时一根树枝上趴了几只,这时若是心思大想一网打尽,弄不好惊动几只蝉撞在一起,算是奇观了。蝉看不到“脖子”,抓住了不好像对待天牛那样用一根细绳系住到处挥舞着玩,拿在手上摆弄一番,或放在盒子里或更大的网中,看着它乱飞、乱叫,又不断地碰壁,直到几天后被玩死——应是饿死了。死去的蝉都是扔掉。听说有地方将蝉摆上了餐桌,作为保健食品,价格还不低。不少地方什么虫子都吃,甚至吃到绝迹的程度…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似乎蝉能活到秋后严冬。事实上,夏天过后很少能见到蝉的。冬天确实偶尔能听到几声蝉鸣,但只是极少数,这些应是“命大”,更多的活不到冬天。似乎夏天才是它的季节!多数蝉在夏天开始产卵,随后就死了。这样看来,蝉也就几个月的寿命(如果加上在地下的几年,在昆虫界算是长寿了)。看着很残酷,其实它开始了新的轮回,等待着来年夏天的到来,只是明天夏天看到的蝉可能是前年甚至更早以前打下的基础。但我们却难得见到死了的蝉,主要是多数死在树上,不被注意,或成为食物链的一部分,被鸟儿吃了,或被蚂蚁搬走,有的落在偏僻的地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jt/75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