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的童年之套知了
儿时的游戏,最有意思的就是套知了了。
套知了的工具很简陋,但并不简单。目前所知,我们村孩子套知了的工具最为特别。先从毛竹制成的扫把上抽取两三根又长又直的毛竹杆,然后偷取妈妈纳鞋底的棉线绳子,用绳子将两到三根毛竹捆扎相接结实备用。再去农业社的牲口场上,捡拾或拔取马鬃,用单根马鬃做成活结套,再用一根马鬃捆扎固定于做好的毛竹杆顶端(细的那一头),剩余的马鬃吮舔捋顺成一小撮绑于竹竿中部用作配件,活结套断了可以更换。这样,一把套知了的神器就大功告成。
平时靠放于窑门口,到了仲夏时节,日上三竿,恰逢星期六(那时候是六天工作制,学校周六才放假),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孩子相约去套知了。大孩子领头,小孩子相随,一大帮孩子吵吵嚷嚷,浩浩荡荡,或公路或树林,循声而动。每每发现目标,前面的领队做出手势,大家立马安静,个个瞪大双眼往树上瞅。
领头的则手持“套马杆”(迷你版的套马杆),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目标树下,双手缓缓举起竹竿,屏气凝神,将竹竿顶端的马鬃活套轻轻靠近知了头部,知了对细如发丝的活套看不见,当活套接触它时(此时竹竿千万不可碰到知了,否则知了受了惊扰飞走,就会前功尽弃),它就会用前面的几只腿扒拉活套,当这圈套被它扒拉到自己身体前端大约三分之一处(背部硬壳和肚子相接处,那里有一道缝),时,突然向下拉动竹竿,活套套紧,伴随着“知……”的声音,知了随杆下移,“了……”音未完,就成功拿下一只。
大家欢呼雀跃,相互传递欣赏,评论猎物肥瘦,身材好坏,完了交由“保管员”纳入囊中。有时候知了太高,杆子太短,但又差不太多时,就会举着活套轻轻靠近知了尾部,嘴里喊着:“知了知了往后退,前面有的游击队”,喊着喊着,知了真就往后退,退着,后腿扒拉着,又进了圈套,“知……”地一声,还是被收入囊中,大家更是开心,套的人一脸傲娇,看的人满眼敬佩。就这样过不多久,就会套到好几十只。整个行动过程中,只有年龄大点的“熟练工”才可轮流担任“捕快”,年龄小的只是跑腿打杂,机灵点的帮忙拿工具,老实稳当的充当保管员保管战利品。
“捕猎”结束后,就到了分享战利品的时刻。在大树荫凉里或村边废弃的烂窑洞里,架起火,开始烤知了。烹饪手艺好的“师傅”俨然大厨的样子,几番扒拉,美味即成。其他孩子瞪大了眼,微张着嘴,急不可耐的馋鬼样子围成一圈,美味一到手,烫得两只小脏手左右倒换,嘴里“噗噗”地吹着气,随后掀开后盖,那一丝白嫩嫩的肉肉就显了出来,拿到嘴边嘬嘬,一会功夫个个小嘴唇又成了黑色,惹得大家哄然大笑。
岁月如梭,年过不惑。那时的童年没有卡丁车,没有摩天轮,没有手机,没有学习班,甚或没有家庭作业,有的只是不管不顾野生的快乐。那时的孩子都很傻,没见过香蕉,没吃过面包,没见过高楼,没坐过汽车,更没思考过未来。
儿时的伙伴们,有时候我突发奇想,要不要约一下,再套上一回知了,吃上一次知了大餐呢?
作者简介:黄建军,人民教师,供职于秦庄中学
END
往期回顾
◆赵跃进:淳化采风记
◆马家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作品
◆姜利威:端午吟兼致屈原(组诗)
投稿邮箱:chunhuazuoxie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jt/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