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窗外的知了在叫夏


北京青春痘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312/8740651.html

今年的黄梅天特别短,没有下几场雨就这么草草走了过场,让做足了功课准备迎接这难忍黄梅天的人有点失望。窗外的知了在不停地叫着夏,这几天天空真蓝,如高原蓝一般,天上的白云有点像洁白的棉花絮,一团团,各种形状。

放暑假了,美院里已经没有多少学生,但是,带着孩子来游玩的倒是不少。美院里的知了特别多,知了的叫声如音乐合奏,此起彼伏,一只知了领唱,其他的都跟着唱,这时的美院应该改叫音乐学院。美院的知了大多停在树上,好像在汲取树枝的汁水,也好像在乘凉。

还有蝉蜕留在树上,这是否就是“金蝉脱壳”,我也不知道。据说,早晨的知了叫声大多来自于雄性的知了,傍晚的大多是雌性知了在叫,好像都在呼唤着对方,也就是说,知了的叫声犹如刘三姐的山歌。

夏天真热,但住在空调屋内也无所谓冷与热,只有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工地里干活、马路上扫地的工人,才会有真正夏天的体会。

四十年前,暑假一到,就是孩子们的天下。卫星浦的水已经温热,马路边的杨树叶子都被晒卷了,我们很大部分时间就在卫星浦里玩水,泗乡人叫“浴长”,我们戏称,“浴长,就要浴得长”,在河里不肯起来,直到奶奶拿着晾衣杆来驱赶,才瘪性瘪性地光着身子上了岸,匆匆地穿上短裤回家。

知了不停地在叫,也在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回家背一根长长的晾衣竹杆,在竹竿的头上套一只塑料袋,塑料袋是用铅丝张开了口子的,看到哪里有知了,只要够得着,就用晾衣竹竿上的塑料袋一套,知了就开始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一般都飞不出塑料袋的口子的。

捕捉到的知了,放在父亲用蔑做的小笼子里玩耍,很开心,有时,还用线缠在知了头颈里让他飞。知了在火里烤烤,很香很香的。

竹园里泥土的裂缝里已经能看到鞭笋的影子,用笋锹挖开来就是一条鞭笋,头尖尖的,一直在往前伸,有时还会挖到白白的蝉蛹。萧山萝卜干和洁白的鞭笋放汤,再放几只河虾,那是夏天最好的解暑菜肴。

下午躺在竹荫下乘个凉,醒来后,就拿着脸盆到卫星浦里去摸螺蛳和黄蚬,还有老蚌蚬。运气好一点,脚下能踩到毛毛躁躁的东西,那十有八九就是河蟹了,一个猛子下去,就把河蟹抓在了手里。河蟹离开了水面,就是再有二螯和八脚也没有用,只能张牙舞爪地干瞪着眼。

大人们都开始忙双抢劳动,割稻、拔秧和种田,一年里最辛苦的莫过于双抢劳动。十一二岁的小孩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是在早上九点钟左右,送一点点心到田间,给肚子饿了的父母垫垫饥,点心大多是干菜锅巴。

生产队有时也会去批发一点糖馒头和肉馒头来田间分分,母亲舍不得吃,总是留下来等着我们去吃。

小孩去田里拾稻穗回家,也帮着晒谷和晒稻草,也会去割一些猪草喂喂猪。

生产队的西瓜已经快成熟了,大家都在等待分瓜,那红瓤黑籽的西瓜,想想都流口水。自家瓜地里的雪瓜已经长熟了,卖一些,自己吃一些。

三四点钟,大人们回家吃点心垫饥,泗乡人叫“四餐头”,孩子们就忙着挞麦烧饼,或者煮面条,有时只能让父母吃一点腌菜冷饭头或干菜冷饭头。

我们也做过多次的甜酒酿,但是经常会失败,不知是甜酒酿药多少的缘故,还是我们饭没有煮好的缘故。那甜酒酿飘出的香味,仿佛就在鼻尖前。

家里的水泥门槛真光滑,泥水匠做的时候水平高,把包浆做出来了,夏日里阴凉极了,躺在门槛上睡一会儿也是一种享受。

老师也给我们布置了许多暑假作业,还要求每个自然村的孩子组成学习小组,大家玩归玩,作业还是要完成的。在弄堂的阴凉里,我家的小桌子就是大家的课桌,每隔几天就聚在一起,把该做的作业做完,不会做的同学就抄作业。有几本小人书,大家都抢着看。

做完作业,打陀螺,弹牛皮筋,车铁圈,跳绳和跳方格,赌烟盒折成的纸三角,赌玻璃弹子和肥皂树核,暑假就在变着花样中度过。

这几天,报纸上在讨论幼儿园该不该教小学的内容,不参加补习班的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想想,现在的孩子真可伶,对于他们来说,放暑假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不放,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除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外,就是补习班上课,还有什么游玩的东西呢?长大了以后,还能记得自己参加了多少补习班吗?

走上社会,生活还是要回归到本原的。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他还是不喜欢的,生活需要各种能力和知识,是通过日常的活动体验来取得的,靠补课是补不出来的。一时的分数,决定不了人一辈子的命运。伴随孩子成长,并且受用一辈子的是日常生活的体验和体会。

听着窗外知了的叫声,就不禁想起我们小时候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度过愉快的童年。而今的孩子们实在可怜,我对暑假两个字有新的理解,当年我们的暑假的假字,就是货真价实的假期的假。而今孩子们暑假的假字是真假的假,假的,骗骗你的。

想起了一首杭州方言的儿歌,“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的,四川带来的,五颜六色的,七高八低的,酒里浸过的,实在没有的,骗骗你这个小伢儿的”。现在的暑假就是骗骗你这个小伢儿的。

窗外的知了还在不停地叫“洋知她!洋知她!”,有点像孩子们的埋怨声“谁知她?!谁知她?!”。

年7月17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ly/82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