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金蝉花


金蝉花

玉阶梅

家乡的竹林,枝叶茂密,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竹叶的缝隙中筛下来,暖风吹过,一地圆圆的光斑都欣然起舞,像撒了一把铮亮的明清铜钱。对于我,竹林是以童话般的思维生长着,十分地惬意,甚至深藏着许多的秘密,像一个没有底的眼睛。记得是某年的端午前后,我拿着弹弓在竹林里打麻雀,忽然发现了几株刚刚出土的当时还不晓得叫什么名字的金蝉花。

这种下身是蝉蛹,上面盛开着像金针菇一样的花草,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便拿着挖出来的蝉花四处打听,乡里的土郎中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碰巧他家里有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一对照,上面还真的有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后来我才慢慢弄明白,蝉花俗名叫大虫草,可能是相对于西藏的冬虫夏草而言的。在南方,有蝉鸣的地方就有它。除了《本草纲目》,古代不少医学家专著均有记载,宋代唐慎微在《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里这样写道:“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者良,花出土上。”

据说碧蝉花的籽,像蝉一样,具备休眠的功能。每一株碧蝉花,会生有成百上千粒种子。埋在土壤深层的花籽,潜伏很多年也不会丧失发芽的能力。对于碧蝉花来说,地上宝蓝的花朵,只是它漫长生命历程里一面短暂招展的旗。它与蝉一样。看似花期很长,细细碎碎的绵延了整个无霜期。实际上,每一朵花的生命只有一天,像不像蝉?所以,人们叫它碧蝉花。无蝉,就不是此花。无蝉,也不能述尽此花的生存之妙。碧蝉花带着一个“蝉”字,是象征性的,以蝉喻花,是古人朝花夕拾、揣摩花性以后妙手偶得之的。但是,金蝉花里面的“蝉”,可不再是古人以比兴的手法取的名字,而是蝉用生命演绎的大自然的法则。

金蝉花是一种外形具有“动物”和“植物”两种形态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两到三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莫有一寸来长,从顶端分枝开花。花粉为乳黄色,也就是“种子”,蝉花因它一茬接一茬地生殖繁衍。

追寻金蝉花的生长脉络就要从蝉的生命蜕变过程说起了,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话题,大自然的造化有时候的确比较残酷。蝉,中国的老百姓称它为“知了”。这个名字起得很妙,穷尽了中国人的智慧。知了,那就是中国的“禅”。这两个简单极为相似的汉字,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知了。如何能够做到“知了”?蝉能现身说法。曾经的中国,意蕴昆虫,水墨花鸟,抱月眠风,无处不自然;曾经的中国,是柔软的、灵性的,是与青山绿水常年互动的。但是人心向蝉,蝉心独怆,蝉的命是很苦的。为了躲避鸟与蚂蚁以及红色小花蝽等昆虫的攻击和陷害,蝉一直生活在地下。雌蝉产下蝉卵,蝉卵孵化成蝉蛹,蝉蛹掉落在泥土上就开始了漫长的潜伏。通常会在土中待上三年、五年,长的甚至要在黑暗中窝上十七年。将要羽化时,蝉蛹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抓紧树皮方始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一种全新的蜕变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对蝉而言,羽化即是出土新生。所以本土的道教认为人类逝世也是羽化,是再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汉代出土的墓葬中,逝者嘴中大多含有玉蝉的原由。宗教思想中的羽化之说,是将逝者入土视若蝉儿出土,这一出一入之间,玄之又玄,却有着虚幻与实在的不同,但它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羽化是蝉蛹羽化为蝉,可是蝉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羽化后的蝉,它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兩周多的活头,蝉的歌唱,真正是生命的绝唱。然而,在这十多天的飞翔与歌唱中,却要完成大量的生命内容:包括蜕壳破土而出、高声歌唱求偶、欢乐尽兴交配、密集产卵传宗接代。雄蝉交配后即是生命的终结,母蝉亦于产卵后相继死亡。因此,萦绕在我们耳畔的长达半年的蝉鸣曲其实是由多种多批的蝉儿接力鸣奏的。对于每一只蝉来说,它永远知道自己的死期在哪,也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蝉的死亡令人心酸,它们会整天整夜地嗡嗡地叫,在脚下嘎吱嘎吱地咀嚼树叶。对于蝉来说,地上,就是它的坟墓;羽化,就是它的涅槃。永远没有送葬的儿女,也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故而,每一只蝉都是遗腹子,都是孤儿。

童年时代,我不知道蝉的命运。经常将透明塑料袋做成捞子或者把蜘蛛网团成粘球去捕蝉,我那里晓得,蝉好不容易出土,还没有完成传宗接代,就被我的懵懂所夭折,我也是蝉的天敌啊。为此,多少年后,我依然对自己的残忍耿耿于怀。那时候,放学后,夕阳下,光阴慢得似乎要打瞌睡,是蝉给我粉嫩嫩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可蝉为我的快乐付出的代价竟是好不容易等待来的短暂一生。蝉与红蜻蜓是我童年的好伙伴,我真的是蝉的知音,这个你一点也不用怀疑。每年的三月尾至九月初,蝉声拔地而起,“知了,知了”地一唱众和,那情形,恍若九江湖口县的古老戏种——青阳腔。好多人不晓得,会唱歌的蝉都是小生、老生,花旦与青衣是不会吊这激情的高腔的。鸣蝉只限于雄性,其腹尾有发声器,震动而响。雄蝉的歌喉其实是情切切、意急急的呼唤,只为在空荡荡的天地之间吸引雌性前来交配,繁衍下一代。至于成功的几率,只有天知道。苦命的蝉可没有人类的闲情雅趣,也不会花大价钱,请来歌星举办一场音乐大合唱的聚会。短暂的生命,让它们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踏在延续物种的节点上,来不得半点差池。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一天中,蝉的鸣叫声大有不同。清晨的蝉鸣孤单而悠长,开始只有三三两两的叫声,慢慢地,其它的蝉像受到感染一样,纷纷开始做出回应,那气势磅礴的叫声,刹那间仿佛将周遭的空间都充满了。而中午,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蝉鸣声便显得急躁,甚至有些刺耳。也许只有诗人懂得蝉嘶的妙处:“蝉噪林瑜静,鸟鸣山更幽。”

这世上,对蝉情有独钟的人多的是。很多人把蝉的祖宗八代都研究个透,关于蝉,人们心头有一个疑问:北美洲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称为“十七年蝉”。研究人士的解释是: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可是至今不清楚蝉的问题是:为何每隔17年才会出现一次呢?而不是十年、十二年?后来,有人从季节冷热节奏更替以及荷尔蒙变化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才算最终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经多年观察和研究,发现蝉的生命周期大多是质数。以美国北部为例,蝉的生命周期是十七年;南部蝉的周期是十三年。为什么它们的生命周期是十七和十三年,而不是其它年数呢?科学家解释最主要的原因是减少在地面上生活遭遇天敌(例如:雀鸟)的机会率。举例说,蝉的生命周期若是十二年,那么它就会受到那些生命周期为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六年和十二年的天敌威胁,生存率大大降低。因此,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选择了质数的生命周期,它们种群的数量得以稳定保存。也许可以说,蝉对自己的命运有一种自我掌控、自我营谋的本能,是对“物竞天择”的深切认识,精确运用,极为神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遵守的是大自然物种生存的最高法则。

蝉的一生,真的不容易,每一只顺利完成生命历程的蝉是有福的!出土后的若虫(俗称知了龟)以及羽化后的成虫都要经过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一道道关卡,比起蝉来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蝉蛰伏在地下就能获得绝对的安全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多少蝉蛹成为鼹鼠、老鼠、蛇和燕雀等许多动物的食粮,这只是其一,在漫长的地下生涯中,蝉蛹还要面临的一大考验便是:蝉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危险,这便是蝉花产生的根源。

在地下,在漫长的黑暗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秋季来临,蝉钻入土中,逐渐变成蝉蛹,如是新的危险悄然降临:蝉的幼虫在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其中以老龄若虫最易感病,在浅土层活动的老龄若虫,接触带菌的土壤发生感染后,到翌年六、七月份,一旦温湿度合适,虫草菌会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具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逐渐转化为有性阶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蝉花孢子粉“,死亡虫体的前端就会长出浅黄色或蛋黄色孢梗束,突破表土,伸向地面,形成我童年时候见到的蝉花。据书上说,生长习性蝉拟青霉的寄主有竹蝉、山蝉、蟪蛄、云南黑蝉、草蝉、小鸣蝉和透翅蝉,竹蝉常见于毛竹产区,是蝉拟青霉的重要寄主。

家乡地势平缓,到处都有竹林。林子里郁闭度高,土质疏松,湿度较大,地面还覆盖着枯枝落叶,是金蝉花世袭的家园。至于那些坡度较陡,芒萁骨、茅草丛生,土壤板结的地方是找不到蝉花的。我不知道,与家乡一衣带水的庐山,海拔低于米以青冈栎、锥栗为主的阔叶林或冷杉等针、阔叶混交林子里,有没有寄生小鸣蝉和蟪蛄的蝉花,但是我在纯针叶的林里从未发现蝉花,确实是很有趣的事情。

最后,我要为蝉说上几句公道话:人们大多以为雌性蝉通常会炸开树皮炸出卵,在掉到地上以前,蝉蛹一直以树的汁液为食,这样一来,小树就会受到严重损坏。一旦接触到土壤,蝉蛹就会在地上打洞,它们不会从洞中出来寻找食物。它们会爬上距离最近的垂直的物体,如树、灌木、电线杆,甚至蒲公英的茎,蜕去它们的外皮。故而认为蝉是有害的昆虫。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反之,你会发现蝉在保持生态平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蝉打凿通道可以松软泥土,使泥土通风。虽然它们产下的卵可能对小树有危害,但却能给大树修剪枝叶。在它们死后,数以亿计的尸体会为土地顶层的土壤提供大量宝贵的氮。这,就是蝉与禅的辩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邻居家里看到她晾晒的金蝉花,这让我想起了久违的童年伙伴——蝉。周期出现的蝉,一直陪伴的我们,每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几乎可以根据蝉来计算自己的生命。当蝉首次出现时,你也许还是小孩,你结婚时,蝉会出现,你自己的孩子上中学时,蝉也会出现,到了你儿孙满堂,即将退休时,它们还会出现,当你到了暮年时,你就会体会到一丝寒蝉的心境。而今,蜗居在大都市里,很少听到蝉鸣了,与蝉作伴的年月已经远去,我很怀念。是蝉,让我感悟了关于生命的许多东西:生命虽短暂,蝉却执着地等待着。面对生命长短与活着的意义,蝉选择了在夏天里释放自己的生命。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玉阶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ly/84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