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粽享此夏西苑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节


六月的炙热

呼唤着诗与盛夏

目光如炬,望川星辰

来自夏天的礼物

带着天地灵气

箬叶青糯米白沁人鲜香

仿佛一首夏日礼赞

让我们倾听孩子的声音

跟随孩子的脚步

看看孩子内心夏天里的美好

听听孩子装在粽子里的故事

礼赞夏至

夏至这一天

这一天,光芒万丈

每年的6月21-22日,是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即为夏至。这一天光芒万丈,白天最长,一切都那么明亮。

这一天,立竿无影

一年中最长的白昼,当然得用“光”来庆祝啦!利用光影,我们玩起了影子游戏,踩影子、抓影子、光影秀,“光”的世界里藏着好多好多秘密呀!

这一天,吃面尝新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前后新麦收完,吃面正当其时。孩子们收获小麦并用各种材料制作面条,感受夏至节气和食物的碰撞……

夏至小美好

夏至物候

夏至时节,鹿角便开始脱落,蝉也开始叫了,半夏这种草药也要开始发芽生长了。

鹿角解

蝉始鸣

半夏生

夏至间苗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为“责任田”里的菜苗间苗,我们一起帮助青菜们能更好地长大。

夏至游戏

蝉,是夏天里从不缺席的演奏家,花草园里的“知了”也都睡醒啦,我们一起做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金蝉,迎接盛夏的到来~

夏至诗与歌

夏天的夜晚,星星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一点,两点,三点……闪烁不定,就像一只只淘气、稚嫩,然而又像充满神秘、智慧的眼睛。我们一边唱着夏天的诗与歌,一边在“夜空”下感受夏日的宁静......在歌谣中,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节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浓情端午

端午节与夏至节气结伴而来,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体验着端午传统游戏的趣味,品味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端午·说

端午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屈原故事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被分为许多个诸侯国,其中较为强大的七个被称作“战国七雄”,著名的政治家、大诗人屈原就是楚国人。屈原性格刚正不阿,而且志向远大。他曾大力实行改革,制定并推行各种富国强兵的法令,深受楚国百姓的爱戴。

后来,由于遭到谗言陷害,屈原被免去官职,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但他一直心系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写下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歌,如《离骚》。公元前年,秦国的大将白起攻破楚国的国都郢都。屈原听说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投入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后,纷纷划着船赶来捞救,又将米饭团、鸡蛋扔进江中给鱼虾吃,防止它们啃食屈原的身体。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它最初是中国百姓祭祀龙神的端午节,人们都会用粽子祭拜神灵、用草药煮汤沐浴以祛病防疫,并举行赛龙舟等活动。

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便将这些习俗与屈原投江联系起来,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玩

赛龙舟、射五毒、套圈儿……让端午节更加有趣。

端午·做

亲手制作、亲身体验让节日更加有意义,大树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包粽子。

端午·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亲手制作的食物是最美味的,让我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深切祝福

端为正,午为中

端午节中正祥和的内涵

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粽子浓郁的清香

龙舟竞渡的欢腾

菖蒲与陈艾的独特气味

传递着中华民族过往岁月的文化积淀

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生活的欢乐祥和

愿祖国国泰民安、岁月静好

祝宝贝们百毒不侵,健健康康

在辛苦的劳作中,在漫长的夏日里,总要有这么一个日子,让人隆重地期待着,热热闹闹地参与着,并真挚地相信,灾祸可以避开,幸福一直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sc/116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