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童年,作为80后,我们这一代有太多太多好玩又有趣的记忆:去小河边游泳、爬到树上掏鸟窝、抓知了,玩泥巴玩到自己都成了一个泥人……记忆里每天清晨都会被清脆的鸟叫声唤醒,田头野地里扑蝴蝶捉蜻蜓有无限的乐趣。
可是现在的孩子呢?已经完全丧失了这样的乐趣。他们从小就被我们养在钢筋混凝土造就的小小的格子间里,完全没有了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去观察去研究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手机、社交媒体等途径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而这些,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零碎的信息或者经过加工的片面的结论——即使3D技术再发达,只能通过视觉看到的麻雀,也不会比亲手去摸一摸它来的生动,亲眼看到它蹦跳啄食来的震撼。
所以我经常跟队友感慨:现在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童年。那又能有什么方法来打破这样的信息困境,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去看去触摸真正的事物,不仅在感知中获得知识,更学会如何去发现美、珍惜生命呢?《这就是科学》或许能给你我启发。
《这就是科学》是由米莱童书出版的全彩漫画的科普绘本,该套书一如既往地用心。全套书共有5册,选取了超市、家、公园、海洋馆、博物馆五个小朋友都非常熟悉的场所,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日常接触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里,都有无数的“物”,这些“物”不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有食物、药物、文物、化合物等等。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利用好这些资源,去启发孩子观察探究这些事物,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探索的精神,哪怕是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也一样能培养出抬头指向星辰大海的探索家,堪称博物启蒙教育的保姆级指导书。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会好奇: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拿《我们家》来说,家可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存在。提到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有干净的衣服、可口的饭菜、暖和的被窝和亲爱的家人。那你有没有想到:这个家里,我们的衣服为什么冬衣夏衣之分,它们的材质有什么不同,又如何去保养这些衣物呢?
书中就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把其中的原理解释得明明白白。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羊毛衫,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羊毛衫是羊毛制成的,那为什么羊毛衫会缩水,长在绵羊身上的羊毛却不会缩水呢?”原来这些都是羊毛上面的鳞片在作怪,这些鳞片让羊毛只能往一个方向滑动,往另一个方向滑动就很困难。所以在泡水反复搓洗之后,羊毛会膨胀,这样就会纠缠在一起,又加上只能往一个方向运动,就会越卡越紧,最终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就成了我们经常说的“缩水”,而绵羊淋了雨,不会对自己的毛像在洗衣机里那样反复揉搓,自然也就不会“缩水”了。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除了这些,我们还经常会有一些不速之客光临。比如苍蝇、蚊子、蟑螂、蜘蛛等,这些不速之客是怎么生存的,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书中都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出来,让我们不知不觉代入其中,沉浸式地去体会这些生物的生活,顺便也把知识收入囊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另外四册中也是这样的逻辑。并且每本书里的各个单元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比如在《海洋馆》里,分别就以小旗鱼的成长日记、老章鱼的回忆录等叙事的方式来讲述了他们的生长环境及周围的生物,并展示了人类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唤起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我一直认为,好的绘本不仅是要讲好故事,能让孩子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启发他们去主动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这套书难能可贵的地方:不一味地去追求知识的多少,而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zz/1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