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秋后的连阴雨顿添秋意,窗外的知了感应节气,鸣声不再穿云破日,不再热烈浩荡,不再一唱引来万蝉合。叫了一整个夏天的蝉鸣,断断续续一曲最后的激昂凄切,是更幽静的夏日落进无边的绿意。
晚风拂去了燥热,傍晚小区散步,路旁的树枝挂着一只知了壳,像一件从容的艺术品。
“看,知了壳”我说。
“我们胡市叫知蚁子”老周说。
“我们张港叫叽油子,但指的是一种小型知了,个头更小”
“立秋三候,寒蝉鸣,寒蝉指的是这种知了么”
“小的时候,知了壳可以卖钱,一整个暑假,可以攒好多知了壳”
一个知了壳,打开话匣子和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夏天,从枝头的蝉鸣开始。
我的童年是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候农村的小孩没有补习班、画画、练琴之类的活动,家庭作业一般在学校里完成,放学回家就是帮家里干些割猪菜、烧火做饭、扫地等力所能及的活。暑假作业做一半,留一半在开学前突击完成,家长也只是随口问问作业做完了没有。那时候的父母除了关心田里的农活,不太关心孩子考试成绩、上大学一类与农活无关的事情。
农村的孩子没有零花钱,但供销社收购牙膏壳、破布烂棉絮、蓖麻籽、半夏-----以及知了壳,积攒下来可以换钱,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
2.
村子里,孩子们把没有蜕皮的知了叫做土知了。屋后的晒场边有一片树林,傍晚时分,小孩子们趴在地上,几个小脑袋围在一起,盯着一个小洞,手里拿着一根树枝不停地掏,说是找到了知了洞。地面一个手指大的小洞,洞边一圈稀松的新土,就是一个知了洞。用树枝一点点地扒大洞口,树枝小心翼翼地探视下去,直到感应知了的身躯,继续小心地拨呀拨,终于拨了上来,一只肥肥的土知了脚朝天,喜悦的孩子们小手使劲拍着地面,嘴里“嘿哈”地叫喊,知了包裹着软软的壳,沾着泥土,翅膀缩在身子两旁。
有时候,知了在洞里会被吓着缩了回去,越缩越深,这难不倒我们,跑回家,端一瓢水往洞里面灌,灌满水,然后拿一节草棒伸下去,一会儿,被淹的知了抱住草棒一步一步爬了上来向我们投降,引得小伙伴们乐呵呵地笑歪了嘴。
有一回我抓到一个蜕壳一半的知了,立刻召集小伙伴们过来参观,不知道是手捏的太紧了,还是本来就快死了,反正蜕皮没有成功,就这样卡着不动了。听大人们说,土知了药食两用,可以油炸了吃,我不敢,从没吃过。
家里有手电筒的,晚上会叫上几个同伴,拿着手电筒对着屋前屋后的地上转几圈,树林深处的青蛙、赖蛤蟆在脚边蹦跶。“小心有蛇!”听到大人的恐吓呵斥,孩子们依然不情愿回去睡觉。
也许知了具有夜间扑火的习性,晚上,常常有知了飞进房屋,在地上“吱吱”扑腾转圈,我吃惊地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知了,捏住翅膀,扔向空中让它飞走。
知了脱壳就是“金蝉脱壳”,一般在夜里进行,从背部裂开一道缝,头部先出来,紧接着是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然后是尾部,刚脱壳的知了呈淡绿色,翅膀柔软的透明,南风吹过,经过一两个小时,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变深,身体变得舒展,爬上树枝,抓紧树枝,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一只蝉,生命从幼虫羽化而来,一生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天真地以为蝉只活一夏,从没有知晓过一只蝉的春夏秋冬,通常要在地底下蛰伏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三年、五年、还有17年,都是质数,质数的因数少,据说是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争夺领土,现在听起来依旧都似懂非懂。穿越漫长的等待,终有一日破土而出,蜕茧而出,飞上树枝,将全部生命化作一个夏天的灿烂。生涯苦短,一季之声,它所拥有的,真的不过一个夏天。
自古不乏借蝉来寄托理想抱负,“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赋予蝉五德:头上戴蝉,是为文,含气饮露,是为清,不食粮食,是为廉,处不巢居,是为俭,守时节而鸣,是为信----
无尽的蝉声,无尽的禅意,若干年后,已是成年人的认知。
3.
小孩子都不喜欢不会叫的知了,嫌弃地叫它哑巴,捉到后总是随手扔掉。同伴问,你说我手里的这个知了是公的还是母的?会叫的是公的还是母的?个个一脸茫然,没有人能回答出来。长大后才知道雌蝉负责产卵,天生的哑巴不会叫。雄蝉才是夏天的歌手,它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通过腹部的腹膜震动产生响亮的声音,雄蝉负责唱歌,求偶的欢歌。为了这一声声的蝉鸣,雄蝉付出了数年的努力,生命的力量,忽然觉得知了的声音不那么聒燥了。
捉知了,孩子们的又一乐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从古至今的稚趣,从不过时。
拿塑料袋绑在竹竿顶,看见矮处的知了叫的正欢,轻手轻脚地靠近知了,手掌窝猛地抓向树干,知了倏地飞走,抓不到知了,我气鼓鼓地用脚猛踹树干,知了被吓到,四面八方乱撞,飞出树枝。
知了能灵敏地发现敌情,立马停止叫声,迅速起飞,为了不让先捉到的知了报警,我残忍地撕破知了的两个发音膜。它仍然鼓着破碎的膜,发出沙哑的声音。“哎呀,叽油撒尿!”知了遇险逃走时,冷不防撒下一串细细的尿,留在落败的手掌心的一片湿印。
小伙伴们把折了翅膀的知了摆放在一起,在地面画一道线,看谁的爬的快,预备,开始,加油加油,知了落在后面的人急了,拿起树枝推赶着跑在后面的知了,快、快、快!输了,重来,重来。
树影斑驳,笑语连连,童年的夏天,天真如此,美好如斯。
4.
找知了壳要起早,一来早晨凉快,二来去晚了就被别人找走了。村头道路两旁有一排排的杨树,我和弟弟带上一根竹竿和一个袋子就上路了,有的知了壳在矮处,用手直接够的着,高处的就用竹竿,再高一点的就要爬树才能够得着,弟弟一只手牢牢地抓紧树干,另一只手拿着竹竿去捅知了壳。我仰着头在树上来回搜索,惊呼“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找知了壳要眼尖,有时在树叶正面,有时在树叶反面,要手轻,知了壳的脚上有倒钩,从上到下,一副大钩,两对小钩,一不小心就掰断了,勾住手指还有点疼。每发现一个知了壳都能带来一阵窃喜,捡到宝贝似的放入袋中。村里的树林搜索完了,去菜园的玉米杆或篱笆里寻找,一个多小时找完这些地方,等到第二天又重复。有时候趁着大人午睡,跑去树林里再找一遍。汗水打湿头发,流进眼里,抬起胳膊一擦,伴随着知了的叫声,继续穿梭。
知了壳很轻,记不得要捡多少个知了壳才够一斤,全部倒在地上,拿起一个又一个知了壳数数的过程无比的快乐,我和弟弟比赛数,弟弟听着我数出来的数字比他多,故意跳过几个数字直接超过我。数完后,我和弟弟把知了壳合在一起,地面留下破碎的脚爪和泥土,打扫干净,装好袋子,保存放好。
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把这个暑假收集的知了壳送到供销社的收购站去卖,或多或少能卖个几角钱甚至一两块钱。从供销社员工手里接过几张壹角两角的钞票,心中的那份满足与喜悦难以形容。我和弟弟舍不得买一根五分钱的冰棒,一起飞快地跑到商店,小心掏出揉皱的几毛钱,买回一些作业本铅笔橡皮擦,又跑到供销社商场门口的书摊前,选一本小人书,这是我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挤坐一个小板凳,两分钱一本,五分钱一本,地道战、鸡毛信、西游记、武松打虎、潘冬子、张嘎、龙梅和玉蓉---恨不得全都看一遍,忘了时间的悄悄流逝,看一个上午不回家。看书摊的老爷爷,犀利的眼神盯着我们,我不知不觉加快速度,看完赶紧选下一本。
后来养成习惯,看见知了壳就收集起来,不为什么,没事就好玩,不管有没有人要。至于知了壳一共卖了多少钱,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次回家找出一包东西,打开一层层塑料居然是知了壳,惊奇发现虽有些破碎还没有被虫蛀,只是许多年后再也没有人收购知了壳了。
.8.14日武汉闲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dl/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