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社平壤4月21日电,朝鲜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日在平壤举行。金正恩阐明,“在朝鲜稳定地跃居世界一流政治思想强国、军事强国地位的当前阶段,全党全国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就是我们党的战略路线。”
朝鲜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两个重要的决议书:《关于宣布经济建设与核力量建设并举路线的伟大胜利》、《适应革命发展到新的更高阶段的要求,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决议书表明朝鲜弃核、并集中一切力量把党和国家全盘工作指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根据这一决议,对于国际政治而言,朝鲜有关决定有助于进一步缓和半岛局势,有助于推动半岛无核化和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而对于朝鲜国内发展而言,有人根据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此解读为“朝鲜宣布改革开放”,以此为标题引起网友讨论。但是,仅仅根据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宣布将全盘工作指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比较,得出朝鲜“改革开放”的结论显然不合适。
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更多的是强调放弃国家力量集中在核武器的开发和试验,而是在国家经济发展5年战略执行期间全面振兴国民经济稳定地走上上升轨道,进而建设自立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知识经济。因此,我们不应过多过重解读朝鲜七届三中全会,朝鲜真正的“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否,也许还要看国际环境的变化走势是否有利于朝鲜“开放”。
历史上看,年朝鲜半岛实现停战后不久,朝鲜就开始规划经济重建。当时,战争后的北方一片废墟,基础设施被摧毁,工业企业被破坏。由于军人和平民遭受大量伤亡,劳动力也面临短缺。年,朝鲜执行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年起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年执行第一个七年计划,后来又延长三年。年11月,在朝鲜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金日成宣布朝鲜已成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有统计称, 结束后的10年,朝鲜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5%,可能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年,东德媒体赞扬朝鲜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而在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上,60年代的朝鲜和被认为创造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并称。60年代末,朝鲜农村全部通电;70年代末,朝鲜粮食实现自给自足;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积的70%实现灌溉,插秧的95%和收割的70%农活实现机械化。年,朝鲜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实现了粮食自给并部分出口。当年的朝鲜工业经济同样获得飞速发展。朝鲜是苏联为首的经互会的观察员国家,与苏联东欧集团基本采取记账式的贸易。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朝鲜人均GDP、人口寿命、识字率大大提升。当时朝鲜的社会福利水平也比较高,年就已实行全面的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制度,实现对小学到大学的全体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免费供应外衣、内衣和鞋子等生活必需品。而且朝鲜社会的财富分配也大大平均化,不似韩国那样有巨大的贫富差距。一般认为,年的朝鲜已是一个准现代化国家。
同期,韩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终于与朝鲜相当,但由于韩国人口超过朝鲜一倍,加上韩国社会严重的贫富悬殊,实际上,在年,韩国在国家现代化方面远远赶不上朝鲜。
朝鲜60、70年代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朝鲜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半岛实现停战后,朝鲜政府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确定了农、轻、重以及军事工业发展的适当比例;相对和平稳定的世界及周边局势;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自然灾害较少以及健全的农田基建设施等。当然,来自苏联东欧集团以及中国的援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解密的外交档案,在年至年的 期间,中国向朝鲜无偿提供了总值人民币万元的战争急需及人民生活必需物资。年至年,这个中国最困难的时段,中国以无息贷款方式为朝鲜承担了纺织厂、轴承厂、糖厂、热工仪表厂、继电器厂、电子管厂、无线电零件厂等29个成套项目。
年10月5日,周恩来总理接见朝鲜副首相李周渊,周建议朝鲜先上既快又短的项目,并同意分4年贷款4.2亿卢布。至于偿还期限,能还就还,不能还可以延期,推迟10年甚至20年也未尝不可,等后代还也可以。年,为满足朝方急需,中国将自己建成尚未使用的邯郸第三、第五纺织厂的设备全套拆往朝鲜。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设输油管并于年1月竣工,年输油能力万吨。其间,中国援建了20万千瓦火电厂、平壤地铁等项目,而当时中国城市中除北京外都没有地铁。
苏联对朝鲜的援助规模也很大。据苏联方面的统计,到年4月,苏联对朝鲜的无偿援助为13亿卢布,此外还有36亿卢布的低息贷款。之后苏联还和朝鲜签订了技术援助协定以及苏朝长期贸易协定,帮助朝鲜建设钢厂、火电站、炼油厂等,输入装备、技术,提供贸易支持。
上世纪90年代起,朝鲜经济开始出现衰退并逐渐恶化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起,朝鲜经济开始出现衰退并逐渐恶化。主要原因是:国际政局动乱特别是苏东剧变,让朝鲜对外贸易严重受挫;国际援助锐减,朝鲜自身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军工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农田基建因年久失修导致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弱;扩大军备导致工农业劳动力短缺;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封锁和经济制裁,朝鲜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朝鲜的国际政治合作空间日渐萎缩等等。
90年代后,随着贸易环境日益恶化,朝鲜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锐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由于原料、燃料、电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30%。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再同朝鲜搞易货贸易,要求朝鲜支付硬通货来购买俄罗斯的产品。俄罗斯不再提供化肥,朝鲜的粮食产量激减,燃油不足迫使机械化的农场重新回归手工劳动。此外,连年天灾,朝鲜经济陷入衰退,进入“苦难行军时期”。朝鲜经济以来自中国的援助为主要支撑,以原油和粮食的需求为例,从年开始,中国取代苏联,成为对朝原油供应的唯一支柱,每年向朝输送约50万吨石油,占朝鲜进口石油总量的80%。年,中国援朝粮食达53.1万吨,占当年国际对朝粮援的92%。
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表明,就朝鲜自然资源、国民素质、科技水平和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现强国之梦的,如果经济发展战略正确,政策得体,并将经济发展体系融入国际社会,恢复往日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强盛大国”并非妄言。也许朝鲜会把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作为榜样,那时经济极端困难、国际环境极度孤立的中国强调自力更生精神,在压缩民生空间的情况下开发原子弹,最终走出困境。但历史不能作简单的类比,朝鲜的现状与当年的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是一个大国,在“自力更生”的国策面前,美国的“封锁”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中国的发展壮大。朝鲜则不同,国土小,人口少,自然环境恶劣,缺少耕地良田,粮食很难自给,虽有矿产资源,若失去国际交换市场,国家经济将难以为继。60年代冷战时期促使各大国开发核武器自保与现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也完全不同,现在开发核武器破坏稳定局面在国际社会无疑是不得人心的。
引用部分来自人民网文史栏目
原文标题《揭秘:四十年前,朝鲜经济比肩日本超越中国》
因此,对朝鲜的这次宣示还应该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解读。年朝鲜劳动党正式提出核武与经济并进的战略。此后的重大政策宣示也都反复强调这一点。现在朝鲜做这样的宣示,说明其核导发展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接下来要发展经济了。说明金正恩是有战略的,按照预定的方向在推动。[1]朝鲜做这样一个宣示,是希望外部环境能有所改善。但特朗普在看不到无核化有实质性进展之前,不会放松对朝鲜的制裁,他之前已经有过明确的表态。而且美朝双方在无核化上分歧还是很大。目前还是相互试探的阶段。[2]
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更多的是强调放弃国家力量集中在核武器的开发和试验,而是在国家经济发展5年战略执行期间全面振兴国民经济稳定地走上上升轨道,进而建设自立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知识经济。因此,我们不应过多过重解读朝鲜七届三中全会,朝鲜真正的“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否,也许还要看国际环境的变化走势是否有利于朝鲜“开放”。
[1]樊吉社(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战略研究室主任),澎湃新闻。
[2]李开盛(上海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澎湃新闻。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ly/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