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我和学生们的小日常自然笔记第二期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经过上周的磨合,这周上课自然游刃有余。

第一天

运用90%原创照片+拓展影片解释了“什么叫自然笔记、为什么要做自然笔记”等内容后,开始课堂作业。

第一节课作业不能太难,上周画绿萝叶子。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可选择性,这周我多带了样教具——香椿果实。

可惜本周的娃儿们都特有主见和勇气,挑战画虫子。

表达内容多寡跟年龄、绘画水平、表达的意愿有很大关系。俩娃对着图片进行观察、绘制,还没讲观察方法呢,就表现出细致的观察力来。

锴锴妈妈因为放学时间恰好赶上下班高峰,本不想让孩子上这节课,要早走。最后想想又留了下来。

跟着一起听完。孩子们开始作业后,她主动给我端了片西瓜,很客气地询问起我的一些个人情况。

我想,她应该被我的课程折服了。

回家路上,暴雨过后的马路牙子,处处可见从花圃爬出的小蜗牛。天空出现了充满希望的橘色火烧云。

课堂上他们看到我拍的晚霞和高音谱号状的云朵纷纷称奇。我告诉他们,最近济南傍晚的天空经常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云朵奇观,不知回家的路上娃儿们有没有留意这仰头即得的美景。

免费的美景处处可见,好奇心和发现的眼睛却不常有。

行至楼下,偶然发现一种没见过的小白花,形色一下,矮油!名字大气有诗意——海州常山。

下一行解释“俗名臭~梧~桐”。

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

第二天

昨天的课后作业(收集5种不同颜色或形状的叶子)+我专门到菜市买的不同品种的桃子+上周末婆婆逮到的知了+来的路上捡的蚯蚓,一起组成了今天的教具。

我要用它们教孩子两种重要且常用的观察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到写作上哦!

上一门课,出两门甚至三门课的效果,这就是我的Style。

年龄大的孩子接受力强,稍微点一下,就知道如何迁移了,文字表达麻溜就用了起来。

锴锴是个超级有主意的娃,当他把枫香叶挤在左下角时,我好奇“你怎么都挤在一起画了?右边那么空......”

他打断我,“老师,我有自己的安排,右边要写文字。”

“哦!哦!哦!好的,好的,按照你的想法来哈!”我诚惶诚恐,差点就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一定要记得“不干涉,相信孩子”。

下了课,这娃主动问我,课后作业是什么。

“没有作业。但自然笔记就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你有兴趣就多留心周围的种种,按照老师的方法记录下来。如果需要靠老师布置才去观察,就不能叫主动。”

瑞瑞更有意思。画完后,我拿起一张绿萝叶跟黄毛桃叶问他,“它俩的轮廓有啥区别呢?”

“一个光滑,一个有锯齿。”他回答很快。

“对呀。那你表达出来了没?”

“哦!刚才没看到!”

“没看到,是因为你观察不够细致哦!”

他很快就改完了。没有听到我们刚才对话的其他老师过来瞅了一眼他的作业,“呀!原来黄桃叶是有锯齿的呀!”

“对呀!你没发现是因为你没有仔细观察。”

我刚才的话他老神在在、一字不落地“转训”起老师来。

他们画画的时候不希望被打扰,我便跟着另外的小朋友学做标本。他是我上一期学员(这周在为下个月机器人对抗赛做集训),我教他自然笔记,他教我怎么固定标本,这叫教学相长。

一旁看着我们疯狂扎针的又一个小孩,大呼“你们在给知了做针灸么?!”

(图上针扎腿是错误做法,应该是两根针交叉别住腿进行固定)

画完之后,开始分桃子,品尝口感。这也是观察法的一种哦!(虽然他们都没有选择画桃子)

吃吃喝喝就把课上了,好不惬意!

孩子们都喜欢黄毛桃,没吃够。

(锴锴今天课前仍然嚷着可能要早走,上着上着直接就忘了这事,他妈妈到我下课走了都还没来接,应该是对我们无比地放心了。)

话说,这几年北方的桃子品种越来越多。水蜜桃、普通毛桃、青州小蜜桃、红油桃、黄油桃、黄毛桃、黄油桃、扁桃(蟠桃)、离核桃等等,这是以前的品种。

今年居然又多了黄扁毛桃和黄扁油桃。哥哥说,黄扁油桃好吃。

第三天

上楼的时候碰到了锴锴妈妈,她主动喊我,我奇怪,“是要把孩子接走吗?”

“是啊,原来是这么打算的,可他不愿走啊,一定要上你的课。”

我内心有点小得意,那是啊,我的课那么有趣,哪个小孩能抗拒?

今天通过观察贝壳来学习几种基础画法。

瑞瑞虽然画得不多,但他对阴影非常好奇,把这宝螺放在阳光底下,翻来覆去看它的投影。

我告诉他,阴影可以选择比黑色浅的颜色来画,比如灰色,或者紫色、蓝色,淡淡涂一层就好。

这娃居然整了双色阴影。我问他为什么呀?

他说,两种颜色的阴影都想尝试看看。

我当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在第二天的作业点评中,肯定了他的创新做法。不符合常规,但谁又知道,将来他这种画法会不会独树一帜,成为大家追捧的主流呢?

鼓励孩子去尝试,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风格是什么。

哦,对了,昨天就发现,这小家伙特别喜欢作业点评环节。课件还没翻到就急吼吼问我有没有作业点评。

锴锴的画技一直很稳定,这个自不必说。

给他们做教具的贝壳放在家里好多年了,我知道它们每一个都很独特、漂亮,却从来没有探究过它们的名字。

因为锴锴选择了它们,我才有机会真正认识它们,原来每一个个体都如此特别!

我敏锐地发现,锴锴这孩子悟性高,而且跟我一样,喜欢花花草草,各种小动物。知音难觅,我趁机主动“勾引”他,“要不要看小猫咪啊?老师今天遇见一窝小奶猫。”

“要!”他果然上钩了。

“老师我也要!”还有其他几条“小鱼”。

我就从中华田园猫的花色品种开始,把手机里日常拍的有趣玩意儿统统倒给他们,比如我家的猫狗大战、山上的遇蛇经历、如何判断蛇是否有毒等等。因为那蛇,孩子们头碰头,凑在一起翻阅《DK博物百科》去查询它的品种——这,就是主动学习。

回家又见美丽的云,真好!

第四天

本来想买个莲蓬做教具,可惜遍寻周围菜市都找不到。只好买了这两种略微普通的玩意儿。

(如果在南方就好了,还能买到青青甜甜的脱骨李一起做对比)

孩子们好奇得了不得,还没洗就想吃,我赶紧制止,“上完课画完再吃!把你们的口水收收!”端着盘子我先去洗了,一娃追出来问,“老师那个大的是山竹么?”

“不,是黑布朗。”

“哦!这个我吃过!”

额......最后才发现,几个孩子就他一人吃过黑布朗,李子大家都没吃过,有些甚至都没见过。

嗯~~~现在的娃生活常识还是欠缺哪!今天《自然笔记的(观察)种类》中的菜市的自然笔记内容,还真安排对了。

娃儿们都等不及了,一个劲儿催我赶快开始。

瑞瑞有选择困难症,一堆李子摸过来摸过去好半天都没确定好自己要画哪一组。好不容易确定下来还非得骚包地戴个墨镜来研究。

锴锴动作很快,一会儿就画完了,还添加了火柴棍小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来越有意思!

但他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布局太偏左,右边有点空。

每个人的味蕾都不一样,有人幸运,拿到了熟李子,说甜;有人觉得两种都甜,但更偏爱黑布朗的肉感;锴锴的味蕾对酸敏感度很高,即便我帮他去掉了酸涩的皮,他仍然觉得两种都好酸。

他太难了!

第五天

今天结营大惊喜——手绘自然元素T恤!

给孩子们挑了很多不同的元素,结果他们都没选,一致要画仓鼠,因为他们都想养只可爱的小仓鼠。

尤其是锴锴,他说妈妈之前不同意,但是这次期末考试不错,如果提了,妈妈应该会答应。

所以,他的T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诉求。

背后还有小细节哦!

瑞瑞同样是画仓鼠。因为年纪小,画功有限,大面积的绘图需要我的帮忙。

圆满结束!

当听到瑞瑞问我,“老师,你下周还来么?”时,我觉得备课为找图都快找瞎眼、为了买到合适教具遍寻各大菜市的各种辛苦都值了。

至于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开课,得看时间安排和机会了。哥哥下学期升毕业班,仍然要抓。9月弟弟也将入园,好多事等着去做呢。

推荐:不看笔记不知道别人家的娃多厉害

上文:比记录自然更重要的是观察和感受——自然笔记讲课一周实录

恩豪妈

金额随意,有帮助就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liaoa.com/cxzz/8226.html


当前时间: